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照金巷第120节(2 / 2)


  “如果我纳了你,这件事就会被提前。”陶宜顿了顿,说道,“但我也不能娶你。”

  “从前不能,是因名;如今不能,是因势。”他涩然地笑道,“我心里还有许多事要做,以后的路还很长。无晦也是如此,我盼着他能走得更远。如果我们在一起,不是我去动摇他的立场,就是我被动摇。”

  “但是我已经走到了今天。”他停了停,眼眶微红地看着她,轻声说道,“回不了头了。”

  “我不想你将来对我失望。”

  蒋黎只觉眼前水雾渐浓,几乎快要看不清他的模样。

  但她紧攥着掌心,用力地克制着,不肯让软弱泄露。

  “阿黎。”陶宜忽然唤了她的名字。

  “认识过你,我很高兴。”他深深地看着她,浅浅弯起唇角笑了一笑,“你是我此生,第一个真心爱过的女人。”

  “这不是承诺,是事实。”他说,“所以,它永远不会背叛你。”

  蒋黎再难忍住,倏地转过了身,背对着他,任泪水掉了下来。

  少顷,她笑着“嗯”了一声,说道:“你也是。”

  陶宜狠狠一顿。

  “谢谢你。”她又平静地说,“蒋黎真心祝愿相公,有朝一日,能得成心中大愿。”

  “保重。”

  话音落下,她抬手擦去脸上泪痕,扬起一抹笑容,举步朝着来时的方向离去。

  没有再回头。

  陶宜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的背影。

  “若你不是这样纯粹,或许,我也可以再卑劣一些。”

  他语声低轻地说着,闭上眼,泪水倏然滑落。

  第129章 定心

  “我听说,这次谢修注成亲,三司使也去了。”

  沈约的唇刚碰到茶汤,便乍然听坐在对面的大丞相说了这么一句,不由微顿。

  景旭看着他,笑了笑,说道:“看来这两位探花郎倒是挺和契。”又感慨地道,“若谷与我在惜才这一点上,还是很相同的。”

  沈约有些意外:“下官还以为,大丞相与三司使不太能合得来。”

  景旭笑着摆摆手,说道:“政见不同而已。半月前我还把新写的赋给他看了,他圈了一个字改出来,甚妙。”

  沈约很是诧异。

  景旭说到这里,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我记得你父亲好像与若谷还是同年?”言罢,又用一种似是庆幸的语气笑着续道,“说来若你近水楼台追随了若谷学业,只怕今日我也无缘得你这人才了。”

  他闲谈似地说罢,顺手端起面前茶盏喝了一口。

  沈约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顿了顿,张口说道:“家父不过一赤县丞,与计相难有交集。”又道,“况且,下官也自有立场,真心愿追随大丞相革除朝廷社稷弊端。”

  他说着,还朝对方抬手揖了一礼。

  景旭示意他不必如此慎重,和蔼地道:“我自是明白你的抱负。只不过有时候独木难支,一个人走一条本就艰难的路会更加辛苦。”

  他说到这里,话锋忽转,语似平常地感叹道:“若谷虽是个难得的人才,可若没有亚相的有意扶持,他也到不了这个位置——至少,不会这么快。”

  “哦,对,我忘了同你说。”景旭道,“计相的先夫人,就是亚相的表外甥女。”

  沈约一愣,旋即,他隐隐意识到了什么。

  只听景旭又径自说道:“说来谢修注确实是个聪明人,他的大娘子出身富贾商户,虽于仕途上帮不了他什么,但也正好不必令他左右为难。他与若谷相交,倒是比我方便多了。”

  话说到最后,他还自我调侃似地呵呵笑了两声。

  沈约默然了几息,若无其事地礼笑着说道:“下官家里倒也有桩喜事忘了同大丞相说,子瞻他向我姐姐提了亲。”

  景旭笑着点点头:“这是好姻缘。”又问,“那子信你呢?若我记得没错,你还比谢修注年长一岁,也是到了要成家,为将来打算的时候了。”

  “对,我忽然想起,京西南路提刑司的妻家有个不错的小娘子……”

  沈约突而站起身,朝着对方恭正地一礼。

  景旭停住了未完的话,看着他。

  “下官多谢大丞相记挂。”沈约说道,“只不敢相瞒,下官已与邻家姚氏定了婚约,只等长姐出阁后便择期完婚。”

  景旭半晌未语。

  少顷,他方平平道了句“原来如此”,接着再开口时便转开了话题:“易少卿将要致仕,元和到任之前这段时间,你就要多辛苦了。”

  一时间又回到了两人起初谈论公事的样子。

  沈约接过话,恭声应是:“下官必尽心为大丞相和司农卿分忧。”

  景旭微微颔首,没有再多言。

  沈约从界身巷离开后,便直接去了高遥所住的馆驿。

  高遥正在整理自己的文书,他明日就要搬出去了。汴京的馆驿虽然不少,但按照规定,入住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十日,像他这种情况已是特殊,所以楼店务那边刚一通知已安排好了房屋,他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