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战国求生手册第84节(2 / 2)

  “识字?”

  嬴政闻言面色果然变得严肃。江宁觉得对方大概是在抵触,毕竟封建王朝一向奉行愚民政策。

  “自仓颉造字以来,文字便以各种形式流传在世。现在虽然看似将文字控制在了上层社会中,其实不然。”

  “王上请细想商贾为了经商会学习六国文字、公卿贵族中的家仆会在主人熏陶下慢慢认字、远在边关军营中也会有代写书信的人,兵卒们久而久之地也会认识几个字、还有乡官与普通人朝夕相处,同样也能想黔首传递文字……”

  “文字如同河道里的水,堵截也许会阻止它停留。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河坝越来越腐朽不再牢靠,当缝隙出现的那一刻流水就会泄出。如果说时常修补河坝,防止漏洞出现。可当暴雨来袭之时,河坝会决堤。在洪水肆虐下,构建的一切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她见嬴政没有反驳,便装着胆子继续说:“常言道,堵不如疏。与其等着大坝决堤被水流淹没,倒不如在水流可控的时候,将水势的大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王上以为如何呢?”

  室内安静了下来,雪光透过窗户落入室内,留下一道光束。细小的尘埃飞舞在其中,被银光勾勒出细小的轮廓。而嬴政坐在她的对面,面上看不出喜怒,一只手富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每一下都仿佛叩击她的心房。

  她忽然有些后悔心道,她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要不找补一下——

  但嬴政却先她一步开口:“你说得有道理。只是要如何约束呢?”他双手交叉托着下颌,墨色的眸子在阳光下更外的明亮,好似一块上好的黑曜石。

  她笑了一下:“我只是想让黔首认字,方便黔首的日常生活,也减轻基层官员的负担。其他的吧,我不擅长,乱说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王上得去找其他几位大人商量了。”

  “我还以为你什么都知道呢。”

  “王上你高看我了。我可只是个普通人,顶多就是知道很多未来的事情而已。”她叹了口气,“你是不知道我每天起来,头发都要掉一大把的。”

  嬴政发出短促的笑声,又拆台:“梳头自然要掉头发,你少诓我。”

  江宁嘿嘿一笑。

  “但你打算怎么让黔首认字呢?”嬴政给她续了杯热茶,“秦国之中可没有适合黔首识字的书籍。”

  她思考了一会儿,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王上,下层官员也反映过黔首的姓名不好记录?”

  嬴政点头:“是。所以我在考虑来年推行姓氏合一,以及姓氏平民化。”

  江宁知道在战国末期,姓氏合一和姓氏平民化是主流。而姓氏平民化可以通过姓氏辨别两个人的亲缘关系。这样在征兵的时候也不会出现一户所有的男丁都被征用,降低出现孤儿寡母的情况,是一件好事。

  “或许,我的识字可以跟王上的政策合在一起。”

  “哦?”

  “王上需要无姓的黔首有姓,便于统计,而我希望黔首认识些常用字,便于他们自己。将两者合二为一,朝廷编纂姓氏录,让无名黔首选择姓氏。在选姓氏的同时,也就认字了。一箭双雕,”江宁眉头上挑,“王上觉得如何?”

  嬴政捧着茶杯吹了吹热气:“我看你已经有腹稿了。识字书籍你自己来编纂吧。”

  江宁:“……”不是,王上你怎么看出来了?

  虽然纳闷嬴政是怎么看出来的,但她还是把百家姓拿了出来,修改了秦嬴二字的位置后上呈给了嬴政。当然她同样没自居为作者,以传播者自居。

  开春后,百家姓也跟着其他政策一起下放到了各郡县。而识字选姓的风气在秦国的大街小巷中蔓延开来,使得秦国呈现出喜气洋洋的气氛。

  早上的时候,江宁便听到常在身边时候的宫人兴奋地讨论自己的姓氏的声音。她摇了摇头,在现代平平无奇的姓氏,在这个时候却是极其珍贵的存在。

  刚走到章台宫,她便看到了叹息的李斯。处于社交礼仪,她询问:“李大人为何如此唉声叹气,可是遇到了难事?”

  李斯被惊到了,但很快就按下了惊恐,恭敬道:“让王后见笑了。臣只是在想见师弟的话要准备些什么。”

  她微微一愣,这个时候就要去接韩非了吗?

  “今早王上提议的。”李斯笑了笑,“不知王后可有推荐?”

  江宁:“之前匆匆一见,我对公子非不甚了解。或许可以代写瓷器丝绸,想必不会出错。”

  “王后所言极是。不过师弟生性跳脱,大概会想我带些稀奇玩意。”李斯这副苦恼的模样,颇有几分纵容弟弟的兄长模样,“好在离出使韩国还有些时日,我再找找。”

  “那便预祝大人觅得心仪之物了。”

  “臣在此谢过王后吉言。希望这些礼物能让师弟尽早地适应秦国,不要过于思念故土。”

  江宁闻言一愣,想再看看李斯的神色时,但对方却行礼告退,将神情藏得宽大的衣袖后,落下后已然跟往常无异。她看着李斯的背影直觉告诉她,李斯刚才的话绝对是担心韩非执着故国遭到攻讦。

  这下她又有些捉摸不透李斯的心思了,他到底是希望韩非死,还是希望韩非活呢?

  第104章

  初春的新绿渲染而过, 咸阳城中是一片盎然的生机。清风拂过,从层层绿意中翻出粉色的花瓣。水色的波纹从草地上划过,落在了木色的地板上。

  春光缓慢移动, 一点点地点亮了女眷们华丽的宫袍。茶水注入茶盏中, 清淡的茶香味弥漫在宫室中。

  江宁取出一点茶膏,在茶汤上作画。在她的细细描绘下, 一直栩栩如生的九凤逐渐出现在茶盘中。

  “王后的手艺越发精湛了。”昌文君的母亲夸她, “起初听我还不信, 但在去年一见,当真惊叹不已。太后和丹夫人当真是好福气。”

  华阳太后微微一笑:“文候夫人过誉了。小孩子总喜欢稀奇玩意,不过也是不成体统罢了。”

  “怎么会?几位是不知道, 自从王后做出了这茶百戏,又经商贾之后传到六国, 受到了诸多文人雅客的追捧。更有甚者, 千里赴秦就是为了一睹这茶百戏。茶馆里几乎每日爆满。”一位贵妇人笑道。

  另一人接言:“是啊。这些日子赚得锅满盆满。还是太后王后明智, 失去些粟米却换来真金白银。”

  面对两人的拍马屁, 江宁淡然一笑:“能帮到大家就好。”

  年前为了让府兵制和均田制顺利推行下去, 她跟华阳太后商量,用开茶馆的钱来弥补楚系因为均田制带来的损失。

  刚开始楚系还有些迟疑,但昌文君的大力支持茶馆顺利开设,而在开设的第一季度就有了可观利润。见到有人得利, 其他人才彻底安心赚钱, 不再去关注自己损失了多少粟米。少了阻力政策也就顺利地实行了下去。

  “我听说李斯最近要出使韩国了。”华阳太后的目光落在了她身上, “姝儿你可知道是何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