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8章(1 / 2)





  “兵部来函,武举定于明年二月二十开考,我们得抓紧时间了。”宋力刚对卫闯说道。

  卫闯在心中估了一下:“的确有点赶,末将会严加督促将士训练的。”

  “嗯,这事交给你,我放心。”宋力刚点了点头,又问,“第二轮比试的结果出来了吗?”

  卫闯赶紧回道:“出来了,具体名单末将稍后呈上。”

  “既然出来了,那我就致函给怀州、程州的守备将军,我们四州定个日子,四军之间比试一番,定下京试的人选。”宋力刚抬手朝卫闯招了招,“靠近一点。”

  卫闯立即紧上几步,这是要说紧要事了。

  “这一次的武举不同往年,皇上想在这一次的武举上为七皇子挑选开府的家将亲卫,所以让应考的将士们务必用心,抓住机遇。”宋力刚点出今次武举的内情。

  卫闯心中一惊:“七皇子?皇上钦点?”

  宋力刚微微点头:“是,七皇子今年十二了,要开始准备开府的事了,皇上宠爱七皇子,要亲自为七皇子挑选家将,若是能在武举中拔得头筹,必能在皇上心中留个好印象。”

  卫闯由惊转喜:“这倒是个天大的好事,只要能留个好印象,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能出头了,嘿嘿,这时候我倒希望越国能不安份一些。”越国不安份了,边境就不太平了,就需要重兵把守了,这时候就是武将冒头的好时候,进了皇子府并不是一辈子就是皇子的家将了,皇上若是要用兵,启用家将为国征战,也不是稀罕事,重要的是让皇上记得你,有了好印象才有好机遇。

  宋力刚大力拍了拍卫闯的肩膀,他就喜欢卫闯凡事都往好处想的性子。

  “好,下去好好督促他们,这一次,我们一定要出几个好苗子。”

  文臣要抱团,武将也一样要抱团,只有同一阵营的人多了,这个阵营才会稳固,才不会一冲即散。

  向封军和廊军都透露了今次武举的内情后,宋力刚在休沐日回了府,这几日他一直在考虑,该不该让宋勇毅随队上京,出去见识一番。

  武举是军中盛事,若是能出去见识一番,便能了解到很多军中内情,知晓军中派系,更能见识到众多猛将智将,错过的话,实在是可惜,但他又担心宋勇毅心高气傲,自恃读书人的身份,不屑与低等级的武将结交,若是一言不合,与人结怨,反倒是麻烦。

  宋力刚把心中的烦恼同张氏说,张氏却有不同看法。

  “你说阿毅心高气傲,怕他与人结怨,可我觉得阿毅有心高气傲的底气,他毕竟正正经经的读过书,他的学问已到小初,只差一步就到通识了,确确实实是个读书人,读书人清贵,若是遇事,由他出面,反倒是比你帐下的那些将领们出面,容易通融的多。”

  读书人做学问的进程分为五步,一是蒙学,二是小初,三是通识,四是学富,五是学达,因着几十年的战乱,书籍大量遗失,学问传承四散零落,走到后两步的读书人已是极少,前三步已经可以基本评定是否为读书人了。

  蒙学不说,只是幼童开蒙而已,小初则是真正走上学问之路,当今夏国,只有族学和附学,才能教授小初,而通识则要大族族学,以及百年书院,方能教授,若是能走到学富,那非得是大族子弟,还得是天资聪颖之辈,得全族倾力栽培,方能学成,学达则几乎不用想了,有些书和传承,是大族珍藏,非本族子弟不得学习,旁人再如何向学,也不能如愿。

  宋勇毅上得是宋家族学,兼有外祖的书信教导,小初的学问是足有的,只是他到底未能考上鹤阳书院,未曾踏上通识之路,只能说是一般的读书人。

  “怎么说?”宋力刚不明白。

  “阿毅学到了小初,虽然只能说是一般的读书人,学问未精,但再一般的读书人,那也是读书人啊,读书人可以直斥吏弊,你们这些武人,”张氏撇了宋力刚一眼,“你们敢么?”

  从晋朝起,历代皇帝和朝廷对待读书人都十分优厚,读书人看到什么不满了,不管是民情还是地方政令,都可以当面斥言,甚至发文谴讨,若是走上通识之路的读书人,也就是大族族学和百年书院的学子,甚至可以直接上表,要求朝廷责令当地官府改正弊政,所以说,读书人的权力是很大的。

  其实张氏心底里还有一句话没说,“更何况阿毅出生宋家,宋家既是将门之家,又是侯爵之家,阿毅也算是高门子弟,他傲一些又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