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科研强国从种地开始[七零]第89节(1 / 2)





  水泥的替代品不少,但能就地取材,简单只有黄水泥了。

  有了黄水泥,菇棚可以建得更结实,至少可以建两层。

  然后就是路、晒坝,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大队,生产、生活更便利。

  之后,还是要在种植上着手改变。

  大队每一年都有种植计划,这个不能轻易改变,就只能从种子、化肥、土壤等方面来入手。

  但很显然的,现在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条件让她去研究。

  国家的化肥产量是不够的,而且当前的配方是有后遗症的。

  就从最低级的开始吧。

  她没有条件研究,就上交给国家,由国家来安排其他研究员来研究。

  前往西北某个城市的火车上,一位头上戴着花头巾,还牵着两个娃娃、一脸憔悴的妇女,时不时就低声哭泣。

  众人问,她就说自己的丈夫在矿下牺牲了,她没办法,只好带着两个孩子回来。

  惹得不少人的同情,以及安慰。

  清晨下了火车,妇女在热心人的帮助下,带着行李,拖着两个孩子,艰难坐上了一列班车。

  整整一天又是班车、驴车,走路,妇女带着两个孩子,天黑后终于回到了一个村子,进了村尾一户人家。

  她一进门,马上有人递上水,紧接着她进屋,再出来,就变成了一个穿着破旧褂子,一脸络腮胡的大汉。

  大汉跟主人家道别,融入了黑暗中。

  很快的,这份核电站的资料被送到了某秘密研究基地,送到了那些参与研究蘑菇蛋等科学家们的手中。

  q科学家皱着眉:“核电站?我们国家能建吗?”

  l科学家皱着眉:“这个技术是m国的吗?还是说老大哥的?”

  华国暂时抽不出人也没有条件来研究这个技术,但不得不说,电力确实是华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而且这种研究,也不是其他省的分研究所能解决的。

  m科学家指着资料的底部的一个符号:“看看这个标志,篆体的水。”

  一直没开口的s科学家突然开口:“不是西方的技术,你们看这里,还有这里,这几个公式都没见过。”

  他说着,马上拿过草稿纸,计算起来。

  其他人迅速把资料看完,都很震惊,同时又有一股隐秘的兴奋,他们华国在某些方面也能超越西方了吗?

  特别是在西方的垄断之下。

  这份核电站的技术资料,分成三部分,陆续抵达这些华国顶级科学家们的手中。

  他们都从自己繁忙的工作安排中抽出一部分时间来研究,并专门城里了一个核电站组。

  这份资料太详细了,拿到手就能建的那种,但科学家们依然经过缜密的计算,确定无误,又层层上报。

  在无人知晓的时候,华国某个深山老林里,一批又一批人去参与了这个核电站的建设。

  第二天早上,大石大队的门口,潘庆最先抵达,他看着木板内土黄色的模块,伸手摸了摸。

  表面已经硬了,冰冰凉凉的,但一夜就干了不可能,今天太阳晒一天,到晚上看看情况。

  潘庆安排了人看着,就怕有些小孩调皮跳进去,或是有人手痒去戳。

  史佳瑞今天没去官山大队,没有倒塌的菇棚都清理好,消毒好,重新种草菇,她打算去盯一下。

  然而没想到的是,下午,官山大队的大队长和支书过来了。

  他们对史佳瑞这些天折腾的东西很感兴趣。

  大队部门口的那块试验地太显眼,一堆人围着呢,官山大队的人一下自行车就看到了。

  大石大队这不声不响在搞大事啊!

  作者有话说:

  第89章 送月饼

  面对官山大队的疑问, 潘庆、石在峰没有给肯定的答案,毕竟结果怎样还不知道。

  让人没想到的是,官山大队还就厚着脸皮留下来,等着看结果。

  好不容易熬到傍晚, 大队部门前挤满了人, 都是要来看结果的。

  此时黄水泥地面已经挺平的了, 有一些人忍不住伸手去摸。

  史佳瑞看了下,看起来凝固了,实际上还差一点,外面的木板还不能拆。

  起码要固定个五六天以上。

  耿连提来一桶水,把表面淋湿,他看到有个小孩子试图伸脚进去,忙大声喝止。

  大队里没有什么娱乐,一点小事就引得众人好奇、围观,有时候是挺麻烦的,影响大队的工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