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章(2 / 2)


  药不然是一个在逃的通缉犯。钟爱华要对付他很简单,只要打电话报警,他将面临着警方的严厉追缉。钟爱华拦住我们说了那么一大堆废话,只是为了拖延时间,等警方赶到。

  药不然大怒,拿枪对着钟爱华作势要扣动扳机,钟爱华被压弯了腰,脸上浮现出的得意却遮掩不住。药不然眼看警察逼近,不再有半点犹豫。他把枪收入怀中,转头就走,三步两步就消失在黑暗里。警察们随后赶到,简单地询问了一下钟爱华,然后循着他逃窜的方向追了过去。

  林阴道上只剩下我和钟爱华。钟爱华道:“怎么样?许大哥,我没撒谎吧?”我看着他:“药不然就算被抓,也是罪有应得。但你打算如何对付我?”

  钟爱华笑道:“对付许大哥你就更简单了。”

  话音刚落,林阴道另外一侧又传来一阵脚步声。这次很杂乱,我看到大约十来个人,有男有女,里面还有两个老外,脖子上挎着相机,手里拿着记录本,跑到我们两个人身边。

  钟爱华指着我,对他们大声喊道:“各位,这边,在这呢,这位先生就是许愿。”

  众人一阵惊呼,纷纷抬起相机,闪光灯噼啪亮起,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就在一愣神的工夫,无数的问题抛了过来——

  “许愿先生,你最近一段时间去了哪里?是出于自愿吗?”

  “你对香港百瑞莲要拍卖的百瑞莲版《清明上河图》有什么看法?”

  “你身为揭发者,还掌握五脉更多黑幕吗?”

  “刘一鸣先生和你是什么关系?”

  我目不暇接,想往后退。他们却不依不饶,一个个大着嗓门,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钟爱华在人群中凑到我跟前,握着我的手,悄声道:“许大哥,感觉如何?”

  我瞪着钟爱华,眼里几乎冒出火来。

  这个混蛋,可真是好手段!

  自从我发表那篇揭秘《清明上河图》的文章以后,声名大噪。刘一鸣有先见之明,及时把我转移到了301医院,避开公众视线,包括前往南京,都是处于保密状态。各大媒体一直都不知道我在哪里,一度还有境外媒体认为我被绑架或者软禁。在质疑《清明上河图》的浪潮里,缺少我这个发起者的声音,始终是一个遗憾,所以媒体们都在发疯一样的找我,希望从我手里挖出一手资料。

  钟爱华把我的行踪暴露给他们,这些人立刻像是闻到腥味的苍蝇一样扑了过来,只比警察晚了一步。内地的记者还好,那些港澳台以及国际通讯社的记者们,对新闻点可是如疯狗扑食一般,绝不会轻易松口。我的行踪一旦被他们盯上曝光,就别想继续调查下去了。

  钟爱华确实一点没说大话,他只给警方和媒体打了两个电话,就把我和药不然全都废了。刘一鸣和老朝奉苦心布下的两枚决胜棋子,就这么被活活困住了。

  钟爱华看着我,似笑非笑:“你一定在想,钟爱华这个该死的家伙,只是简单地打了两通电话,就让我进退两难。你觉得这很容易?你错了!你知道这两个决定背后,需要多少背景调查、需要多少人脉、需要多少计算?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许大哥,现在你知道自己选择对抗的,是一个多么强大的组织了吧?你现在选择投降,还来得及,我的建议仍旧有……”

  他话还没说完,忽然“哗啦”一声,一阵大雨从天而降,浇在了我们所有人头上。记者们猝不及防,纷纷尖叫起来。钟爱华本来精心抹弄的分头,被这片怪水浇得形象全无,一时间大为狼狈。我也比他好不了多少,也被浇了个精湿。我摸了摸头发,发现这不是雨水,黏糊糊的,还有种难闻的气味,沾在头发上很难弄掉。

  众人纷纷抬头,看到夜色晴朗,星月清晰,一丝乌云都没有,都大惑不解。这时一个女生从博士楼的三层探出头来,不紧不慢地对下面说:“请你们不要在楼下大声喧哗。这次只是营养液,下次就泼浓硫酸了。”

  我一抬头,看到戴海燕正俯瞰着我们,镜片后的眼睛略带怒意,怀里还抱着一个脸盆。钟爱华也发现泼水的是戴海燕,他眯起眼睛,用手把额前的水抹了抹,大声道:“海燕,真不好意思,打扰你休息了。”戴海燕没搭理他,钟爱华伸开双臂,对那些记者道:“大家别在这里挤了,别扰乱学生和老师们休息,咱们出去慢慢聊,许愿老师已经现身,难道还怕他跑了不成嘛。”

  他刻意为之的玩笑话让所有记者都笑起来,在我听来,却是一个威胁。我眉头紧皱,心想被这些狗仔队缠上,脱身怕是不容易了。就在这时,戴海燕又开口道:“许愿,你还不快上来睡觉?”

  楼下一下子就安静了。钟爱华看——准确地说,是瞪——着我,露出一丝惊讶,再没了刚才的从容淡定。别说他,连我都傻在原地,那姑娘到底在说什么?

  “你再不上来,以后就不要来了。”戴海燕扔下一句话,从窗台消失了。

  我当机立断,拨开围在四周的记者们,朝博士楼走去。钟爱华思忖片刻,却没有出声阻拦。他站在原地,眼神闪动,一直目送着我进了楼。那些记者也没闲着,噼里啪啦闪光灯闪成一片。

  我顺着楼梯一步步走上去,心中却忐忑不已。戴海燕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突然说那种话?而且还是当着记者的面。我估计,第二天各大报纸就会长篇累牍地报道什么打假英雄沉迷复旦香闺了。

  我可没自恋到认为这姑娘突然对我发了花痴。

  到了三楼戴海燕的寝室前,我敲了敲门,门开了。我看到她已经换了一身白底蓝格的睡衣,坐在椅子上,捧着一本书在读。在她脚边是一个脸盆,里面散发着和我头发一样的异味。旁边还有几个倒空了的化学药剂瓶。

  “盥洗室在走廊那边,你去把头洗洗吧。”戴海燕头也不抬地说道,又补充了一句,“这是培育植物用的营养液,主要成分是硫酸铵和过磷酸钙,没毒。”

  我端着脸盆走到走廊尽头。这里分成男厕和女厕,但外头的水龙头是共用的,旁边还有一台热水机。我拿盆接了点热水,放在水龙头下,简单地冲洗了一下。盥洗室里总是有人来来往往,都是住在这里的博士生和讲师,我一个外人显得分外扎眼。我洗好以后,犹豫了一下,硬着头皮钻回到戴海燕的房间,关门那一刹那,感觉背后有好几道好奇的目光扫视过来。

  戴海燕仍旧在低头看书。我从窗户往外看去,钟爱华的身影已经不见了,只有几个记者还在蹲守,不时抬起相机拍几张。我赶紧把窗户关上,拉上窗帘,然后觉得这样更暧昧了。

  “你为什么要帮我?”我转过身来,局促不安地问道。

  戴海燕淡淡道:“帮你?你误会了,我只是不喜欢吵闹罢了。”她把窗帘掀起一角,朝外面看了一眼,继续道,“我不知道楼下刚才发生了什么,我也没兴趣知道。不过我若是不管,你是不是明天就来不了了?”

  “呃……是的。”我承认。药不然被追捕,我也被曝光在媒体的视野里,行动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我这个人最讨厌话说一半,中途而废。你如果明天来不了,那么干脆今晚一次说完吧。”

  我设想过好几个戴海燕帮我解围的动机,但实在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我问她:“你就不怕别人风言风语?”戴海燕看了我一眼,似乎觉得这是个傻问题:“他们谈论我,与我何干?”

  戴海燕把书合上,打了一个小小的呵欠:“我们快开始吧,别耽误我睡觉。等说完《清明上河图》的事,你去哪里,就跟我无关了。”

  戴海燕是戴熙的嫡亲正房后人,只有她这里,才有可能知道戴熙关于《清明上河图》残本的线索。钟爱华机关算尽,废掉了我和药不然的行动力,却没算到戴海燕的古怪性格。所以现在我占据有利位置,而他只能站在楼下干着急。

  只要戴海燕把戴熙的发现告诉我,让我搞清楚残卷的线索,就能抢回主动权,打乱百瑞莲的布置。

  “好,好。”我坐回到那摞参考书上,把双手搁在膝盖上,双目平视,屏住呼吸,好似一个等待聆听教训的小孩子。戴海燕靠在沙发椅上,双手抱胸,睡衣下两条雪白的长腿伸得笔直,像是一只慵懒的波斯猫。外面的记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宿舍里竟是这么一番旖旎情景吧。

  戴海燕开口道:“下午我证明的,是你在《清明上河图》流传版本上犯的愚蠢错误。现在我要说的是,你对这幅画本身,也根本没有什么了解。”

  对她这种居高临下的论断,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因此保持着沉默,等她继续说。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来个小测试吧。我来问你,《清明上河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清明指的是农历清明节,上河是指上坟。这幅画的主题,是北宋汴梁市民过清明节时的汴河盛景。”我回答。

  “错,大错特错。”戴海燕摇摇头。

  “哪里不对?”我一愣。这可不是我信口胡诌的,无论是历史书还是艺术史的书里,都是这么解释的。戴海燕怎么又说大错特错呢?

  戴海燕俯身下去,从那堆借自图书馆的文史参考书里翻了一下,拣出一本《中国古典艺术精选》。这本书开本很大,印刷也很精致,戴海燕很快翻到《清明上河图》的一页,这里把长卷截成了四段,平行印成对开,虽然不及鉴定照片那么清楚,但细节都还能勉强看到,算是目前市面上最清晰的版本。

  她把画卷转向我面前,用右手食指的指甲划在长卷的最右侧。我注意到,她指的位置,上画着五头驴子,每头驴背上驮着两篓木炭,正被人牵着朝汴梁城走去。

  古人看画,从右向左,这位于卷右的一段场景,相当于《清明上河图》的序幕。

  “这……有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