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节(2 / 2)


  孙映萱在炕桌的另一边坐了,叫跟着自己的丫鬟将手里提着的食盒拿过来放在炕桌上。然后她打开盒盖,从里面拿了一盅汤出来。打开来看时,是冰糖银耳百合燕窝羹,炖的很烂。

  “前两日我过来看您的时候,听您咳嗽了几声,这几日心里就一直挂念着这事。今儿早起的时候我就炖了这盅冰糖银耳百合燕窝羹。都是对肺好的,您可一定都要喝掉。”

  又从食盒底下拿了两碟子糕点出来。一碟子山药枣泥糕,一碟子豌豆黄。笑道:“这两样糕点也是我刚做的。想着您爱吃,就给您拿了过来。”

  碧玉和宝珠很有眼色,早就去拿了两副描金白瓷餐具来。又拿了两双小牙筷,分别放在崔老太太和孙映萱面前。孙映萱就分别夹了一块山药枣泥糕和豌豆黄放到崔老太太面前的描金小碟子里,笑道:“您尝一尝。”

  崔老太太刚刚吃完午饭没有多久,这会儿其实也吃不下什么东西。但想着到底是孙映萱用心做给她的糕点和汤羹,还是一样吃了些。

  心中也是高兴的。放下手里的勺子后就对孙映萱笑了笑:“你有心了。我前儿不过是咳嗽了两声,你就记住了。还记得我喜欢吃着两样糕点,特意的做给我吃。”

  “您客气了。”孙映萱微垂着头,露出一截白皙细腻的脖颈,柔声细语的说着,“我可是一直记得我在甘州时您对我的照顾,怎么能不回报呢?若非住的远,我是想要每日都给您炖汤羹,做您爱吃的糕点的。”

  靖宁侯府和孙家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离着很有些路。坐马车也要小半个时辰。

  崔老太太一直都很喜欢孙映萱,觉得她温婉柔顺。早先在甘州的时候就起了心,想崔季陵纳她为妾。这会儿看到她头上梳的还是未嫁女的发髻,心中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轻叹了一口气。

  “我知道你心中一直有陵儿,也是为了他才一直没有嫁人。”崔老太太声音里带了心疼,“我也知道你是个很好的姑娘,心里很喜欢你,也想要你做我的儿媳妇,但是陵儿他......”

  说到这里,崔老太太声音里就带了点无奈:“你是知道的,明明那个女人当时留了那样的一封书信,说是受不了这样清贫的日子,要去找她的成哥哥。竟然还写了封休夫书。这可真是大逆不道了。当时我何尝没有劝过陵儿,让他忘了她?但他只一双眼红着,全然不理睬我说的话。后来竟然投笔从戎,去统兵打仗。我明白他的心思,文官升迁慢,哪里有武将升迁来的快?那个女人为了权势富贵离开他,他便要去挣一片权势富贵。也不晓得到底是存了使气的心思,还是想要那个女人看到他有权势富贵了,会再回到他身边的心思。”

  孙映萱听到这里,一双手就紧紧的攥着自己的袖角。用力之大,手指节都有些泛白了。

  心中明明是嫉妒的要命,却不得不柔声的宽慰着崔老太太:“侯爷是个深情的人。而且若非当时他做了这样一个英明的决断,投笔从戎,现在也不会被皇上封了靖宁侯的爵位。还做了大都督。这是何等风光荣耀的事。您该高兴才是。”

  崔老太太也是许久没有跟人说起以前的事了。许是今儿听到了姜清婉这个名字,一下子就勾起了以前的那些事来。

  “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崔老太太面上神情淡淡的,“武将粗鄙,如何能同清贵的文人相比?”

  她祖上做过翰林院的编修,也算得上是书香世第,一向看不上武将的。这会儿没有多想,如何想便如何说了。

  孙映萱脸上就有了一丝尴尬的表情。她父亲就是武将,她就是武将的女儿。不过很快的便敛去了面上的尴尬,继续听崔老太太说话。

  “而且这些军功,他可都是用性命去挣的。有一回中了支毒箭,虽然当时性命是救了回来,但到底余毒未清,每每发作起来五脏六腑都跟油煎火燎一般,生不如死。我叫他不要再去统兵打仗,他非不听,依然要去。”

  说到这里,崔老太太眼中含泪,面上满是心疼。心里就有些愤恨起来:“也不知道那个女人到底给他灌了什么**汤。明明都做了那些恬不知耻的事情出来,陵儿心里还要一直念着她。他虽然不说,甚至不许旁人再在他面前提起那个女人的名字和任何事,但知子莫如母,我是他的母亲,如何会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到底还是忘不了那个女人的。”

  一激动,手上拿着的念珠不小心磕到了炕桌上,发出轻微的一声响。

  她低头看了看佛珠,恍然一怔。然后摇头苦笑。

  这些年她一直潜心礼佛,只以为以前的事都已经淡化了。也不去计较这些年崔季陵对她这个母亲的冷淡。但只要一提起那个女人,心里总还是气的。

  若没有那个女人,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肯定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冷如冰雪。

  闭着双眼念了两句佛号,崔老太太才觉得心里平静了下来。就看着孙映萱说道:“好孩子,我不瞒你。这些年我也在他面前提了好几次让他娶了你,或是纳了你的话,但我看他那意思。罢了,你还是找个好人家嫁了,好好的过你的日子。实在没必要为了那个混账这样搭上自己的一辈子。我看着心里都为你不值。”

  孙映萱低着头没有说话。她是个细致的人,自然也知道崔季陵的心思。

  由不得的就觉得嫉恨起来。

  姜清婉到底有什么好?都已经不见了九年,崔季陵还要这样的念着她?甚至连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的事都不在意。

  不过自己做了那么多的事,是无论如何不会对崔季陵放手的。即便不能做他的妻妾,只伴在他身边也是好的。

  于是她就抬起头,看着崔老太太,目光中有坚定,还有隐隐的疯狂。

  “老太太,您是知道我这份心思的。这些年我的这份心思也一直没有变过。”她的声音轻轻的,杨花落地一般,“搭上一辈子算什么呢?您也不必再劝我。我是心甘情愿这样做的。”

  ☆、第23章 夜半相遇

  姜老太太回家之后很高兴。

  原本就是打着攀附靖宁侯府的目的去的,没有想到两家竟然是旧相识。论起来还是世交。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了。

  于是等姜天佑从指挥使司散值回来后,她就对他说了这件事。

  “......若真论起来,崔家和咱们姜家渊源是很深的。你祖父在朝中为官的时候,崔大人就是他唯一的至交好友。说是过命的交情都不为过。不然后来崔大人得罪了工部尚书的时候你祖父也不会挺身而出了。也就是因着这个缘故,两个人才都被罢了官。”

  姜天佑听了也很震惊。

  他以前也听已经过世的父亲和姜老太太提起过,知道祖父有一位至交好友,姓崔,是工部郎中。但没有想到崔季陵竟然就是崔家的孩子。

  姜老太太这时又开始怪姜天佑:“总是你这些年和崔侯爷一点都不亲近。但凡早亲近些,两个人叙起家世来,不就早知道你们两个是亲切的世兄弟了?你又怎么会现在还只是个指挥佥事?说不定就要做个指挥使。”

  又重重的数落了姜天佑几句。

  姜天佑是个孝顺的,任由她说,一句话都没有回嘴。等她数落好了,他才陪着笑脸说道:“前儿母亲说让我寻摸个教女工刺绣的师傅,儿子已经办妥了。”

  姜老太太便问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听到姜天佑回道:“这位嬷嬷年轻的时候是个绣娘,听说绣的东西连宫里的绣娘都比不上。后来年纪大了,就教大户人家的姑娘学刺绣。现在五十多岁。家里有儿子媳妇,一双孙儿孙女。”

  姜老太太点了点头,叫姜天佑一定要查明对方家世是否清白。又说道:“我也没有想要她们姐妹几个女工做的有多好。咱们伯府的姑娘,往后嫁的人家肯定差不了,家里肯定都有专门做针线的人。但女子四德,妇功总要会的。”

  姜天佑应了一声。又听到姜老太太在问往宫里递牌子见姜惠妃的事,姜天佑就说道:“暂且还没有消息。想是还要过两日。”

  姜老太太虽然很想立刻就见到自己的女儿,但也知道宫里规矩大。身为皇帝的嫔妃,即便是娘家人想要进宫探视,也得要皇上,太后和皇后点头同意才行,自然没有这样快。

  忽然又想到当今的皇后就是崔老太太的女儿,心中又高兴起来。想着这一层关系可是要好好的利用起来。

  同姜天佑又说了几句话,见天色也晚了,便让他回留香园早点歇息。明日还要到指挥使司应卯当值的。

  姜老太太也想要个嫡出的孙子。而且心里也觉得这些年要姚氏在她面前尽孝,耽搁了他们夫妻两个,所以这几日都特地的嘱咐姜天佑要到留香园去留宿。

  姜天佑应了一声。就起身作辞,转身出门。站在廊檐下的芙蓉见了,赶忙叫了个名□□燕的小丫鬟提着灯笼送老爷回去。一面对她使了个眼色。春燕会意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