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3章(2 / 2)


  马崇乐呵呵道:“那不是更好?”

  虽然为了战术派人送死的时候马崇丝毫不皱眉头,但一个出色的大将,没有不爱护自己的士兵的。若能少死人,谁不愿意?

  “上次康乐遭受九死一生的杀劫,这次若是康乐做的过火了……”王博源担忧道。

  慕晏眉头跳了一下,道:“康乐应该有分寸吧。”

  现在慕晏也说不出来没有劫数之事了。虽然那什么杀劫是他们编造出来的,但宿谊被匈奴劫持,难道不是劫数吗?虽然迟了些时日才来,但高句丽战事扫尾也在那时候临近劫数,说不准天道正等着这时候算总账。

  慕晏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但信了又如何?他就能管住宿谊了?慕晏觉得头疼。

  若只是提供武器,人只在后面待着,不做其他多余的事,应该没事吧?慕晏不确定的想着。

  但他越是如此想,宿谊好似越不会消停。慕晏握紧手中长刀,心情沉重。

  马崇叹了口气。

  本来战事如此顺利,他应该高兴的。但若是国师因此出事,他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毕竟即使没有国师横插一杠子,这场战斗他也不会输。他都赢了好多次了。

  人心中都有杆天平。宿谊认为用自己一人换那么多人很划算,但在其他官员,甚至百姓眼中,都不是那么回事。

  “快点结束。”几人心中如是想。

  这次防卫战结束的越早,变数越小。

  ....................................

  匈奴的军队在经历地雷阵时造成了很大恐慌。马崇等人以为,受此冲击之后,匈奴的攻势很快就会溃散,到时候就是他们反击之时,说不定根本用不到兵临关前。

  但匈奴却很快就重整了阵型,并及时做出了应对。他们猜测这是一种机关,高句丽战场上宿谊带去的那些强大的有雷鸣声般的武器,也早已经传到匈奴人耳中。他们在昱朝的钉子,特别是安插在宿谊身边那随从,递了不少消息回匈奴。

  虽然那时候地雷还在研发中,但雏形已经有了。

  匈奴军队的应对方式和应对弓箭等远程攻击武器一样,就是驱赶奴隶走在前面,充当人盾。

  匈奴是奴隶制度,这些“南人”奴隶在他们看来,比牛羊更廉价,正好充当马前卒。

  宿谊在制造地雷的时候,就知道地雷阵的应对方式。但他以为这要下一次战斗的时候,敌人才会想出应对方式,没想到这么快。

  而且匈奴人采取的,偏偏是宿谊最不愿意看到的,以人作为盾墙。

  马崇等一干将士早就习惯了。在战争中,平民的伤亡不可避免,用这种方式来抵挡敌人攻击,更是常见。

  不仅仅是匈奴人会做,中原王朝也会做。不过中原王朝多是在逐鹿中原时做,在守御边疆的时候却不做了。因为朝廷稳固了,再做“残忍”的事,就会有人抨击“有伤天和”,不是“仁义之师”了。

  所以这时候他们倒是束手束脚了。即使战斗胜利了,被朝中文臣参一本,回去之后不一定是福是祸。

  不过自己虽然不怎么做,但对方做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有恻隐之心。若是有恻隐之心,边关早就被攻破了。

  匈奴人在攻城的时候,最爱驱一群“南人”来到阵前,用各种方式折磨给守边的将士看。若是守边的将士过于愤怒自己冲出城门,便是计谋得逞。若不能得逞,也可打击守边将士乐趣。

  即使这两点都没有,至少可以振奋他们自己的士气,或者让他们自己的将士开心。

  匈奴人在阵前做出的凶残之事不可胜数,守边将士习以为常,甚至有些麻木了。

  他们现在唯一的想法便是,决不能让这群人攻进来,若匈奴人攻进来,他们背后的百姓,都会遭此厄运。

  宿谊没有亲眼看到,但也听说了。

  在影视小说中,宿谊曾经多次看到比这个更残忍的事。其他不说,中学近现代史课本上就有许多大屠杀惨事。

  但从书本或者屏幕上看到,和自己亲身经历,是两回事。即使那亲身经历只是亲耳听闻,只是位于同一个地方,宿谊并没有亲眼看见。但其震撼和愤怒,也远远强过从书本或者屏幕上看到。

  宿谊现在脑海里非常痛恨自己曾经的软弱。为什么不早点把热兵器拿出来?若是现在组一队火枪队,早打到匈奴王庭去了吧?

  宿谊身边的人不知道宿谊为何会陷入自责,但他们看得出来宿谊的自责。

  可无论宿谊为何自责,他们认为,都不该宿谊自责。战争会有死亡,匈奴人就是这么残暴,这个宿谊有什么关系?宿谊已经给他们带来更多了。

  他们也希望宿谊能有通天之能,从此天下再无战事。但朝廷的宣传非常好,宿谊不过是大才华的高人而已,高人也是人,是人,就有许多力所不能及的事。

  宿谊自己还差点被匈奴人杀了呢。宿谊每次做大事,都会被天道惩罚呢。

  所以,国师真不应该自责。

  宿谊听人劝慰后,勉强打起精神。之前的事已经过去了,后悔也没用,只有着眼于现在。

  这次匈奴人的攻势十分强烈,即使有地雷阵,他们也打到了边关城墙下。

  这时候马崇等人才真正确定,这次居然是匈奴大汗亲征。

  怪不得,怪不得匈奴人遭遇了地雷阵还能迅速重整阵型,除了被地雷炸死的人,几乎没有造成其他影响。原来是有这么一员主将。

  匈奴大汗行军打仗的本事,宣称和昱朝皇帝比肩。两人虽然没有比过,但各自的战绩便已经让人感慨,或许这并不是匈奴人吹嘘。

  匈奴大汗年龄甚至比昱朝皇帝还小五岁。他拥有强大的军事才华,结束了匈奴的纷争,在匈奴人心中地位十分高。

  他为何会来到这里?

  匈奴大汗骑在战马上,丝毫没有将城墙上兵器放在眼里。他面前是那一群“南人”奴隶做成的人墙,以及匈奴士兵组成的铁甲盾墙。

  “可惜,没能让昱朝的国师来王庭一聚。”匈奴大汗讲的是昱朝的官话,他声如洪钟,匈奴将士将其话不断重复,即使是城墙之后,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他们所说的都是昱朝人能听懂的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