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0节(2 / 2)


  “我觉得豆芽婶不会分红。”

  “不分红?不分红早晚有大热闹看。”胡子叔摸着胡子说道。

  不过英子可看不着虚热闹了,过了正月十五,市场管理员找着她了,站摊不交管理费也不是摊主,影响别人生意……

  说话听音,英子知道咋回事儿,道了一声麻烦了,就离开了菜场。

  张丫追到了她的出租屋,“不让你站是豆芽婶的主意,原来我兄弟在的时候我说话她听,现在他不在家……”

  “我知道。”英子也猜出来了,“姐,回去看摊子吧,不能没人。”

  “早知道我弟这样,我绝对不会……”

  早知道又怎么样呢?自己不过是萍水相逢的人,大壮是张丫的弟弟啊,做亲人的总会对亲人心存幻想,以为是最后一次犯错,以为他会改过,以为他会脚踏实地的生活。

  张丫是好姐姐,刘婶是好妈妈,自己不过是个外人。

  “姐,没事儿,天暖和了,早市人正多呢,我有好多老主顾。”英子拍了拍张丫的肩走了。

  缘来而聚,缘尽而散,好聚好散才对得起缘份。

  胡子叔送了英子好多旧武侠小说,最多的就是金庸的小说,英子从中学会了好多道理,之前没想明白的看完书想明白了。

  正月十五之后,早市上人的确实多了起来,英子的老主顾们来来去去的,每次英子都是最早卖完豆芽的。

  可惜食杂店这条路走不通了,豆芽婶的低价优质攻势起作用了,不光是英子推不出去豆芽了,原来很多做机器豆芽的都被挤得要么做手工豆芽要么转行。

  不过老顾客普遍反应口感不行,英子好奇买过一斤,什么手工豆芽,至少有一多半是是机器豆芽,掺着卖降低成本,等她把市场占稳了,搞不好又会继续卖机器豆芽。

  英子继续坚持高价高质,豆芽比过去生得少了,利润也还过得去。

  这天一大早,天有点阴,搞不好要下雪,英子看看豆芽也就剩一斤不到的样子,打算收摊回家自己炒着吃了。

  一个穿着灰色羊绒大衣的男孩跑了过来,“等等!”

  等他跑过来,英子这才看清楚,是之前的那个男孩子,“怎么了?”

  “你怎么跑这儿来了?”男孩手支在大腿上喘气,“我奶奶……我奶奶……”

  他的脸因为跑步变得红扑扑的,嘴唇愈加的红了,英子脸不由自主地也有点红,“你奶奶怎么了?”

  “上回过年我买了你的豆芽,我奶奶特别喜欢吃,前几天她又想吃豆芽了,我去菜场买,你不在,我去里面那家买,回来她尝了一口就把盘子扔了,说味儿不对,后来我又跑了好几个地方买豆芽,她都不肯吃,现在她连饭都不吃了。”

  “我每天早晨在这里,你想吃就早点过来买。”英子把剩下的豆芽连袋子都给他了,“差不多有一斤左右,你给我两块钱就行。”

  “好。”男孩掏了两块钱给她,“对了,你会做窝头吗?”

  英子慢慢摇头,她虽然是农村出身的,但是等她长到大可以煮饭的时候,家里已经不怎么吃窝头了啊,“没做过,只知道大概的作法。”

  “知道做法也成!我奶奶除了念叨豆芽,还念叨什么萝卜条子汤蒸窝头。”

  “我告诉你怎么做……”

  “干脆你来我家吧,我家离这儿不远。”

  “我妈说蒸窝头得发面,不是到地方就能蒸的,这样吧,我买点苞米面在家里面试一下,蒸成了你买豆芽的时候取行吗?”

  “行。”

  两人交换了手机号码,约定好英子做成了窝头就给他打电话。

  既然答应了人家的请托,英子回家的路上路过粮店,特意买了苞米面和黄豆,白面她家里有。

  蒸窝头得发面,发白面英子会,苞米面她没发过,按发白面的方法把面合好发面,搁到暖气旁边。

  第二天看面已经发酸了,发酵得还可以,苞米面窝头想要好吃必须加豆面和白面。

  豆面没有现成的,幸亏用得少,英子把黄豆炒了,拿擀面杖自己磨。

  英子的锅小,一锅只能蒸四个,她尝了一个味道还成,把剩下的三个放到了袋子里,又蒸了三个。

  隔天卖菜的时候带着去了,少年没来,那个看起来吓人的人来了。

  “他睡懒觉起不来。”男子满脸无奈。

  “给你也行。”英子把窝头交给了男子。

  男子拿出一张五十块钱给英子,“手工钱。”

  “太贵了,哪有这么贵的窝头。”

  男子又拿出一张十块的。

  英子无语了,“你坚持要给钱的话,两块钱。”

  “我没两块钱。”

  “那就算了。”英子摆了摆手,男子太吓人了,英子看见两个熟客往这边望一眼,拐个弯去别的地方买菜了,“你别挡着我做生意就行了。”

  “你的豆芽我包圆了。”

  “你吃不了啊。”

  “没事儿,我公司有食堂,对了,以后你每周三送一次豆芽,十斤。”

  “行。”英子点头同意,这也是条出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