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节(1 / 2)





  谭振兴皱眉,桌下的手滑过汪氏衣衫,眼底闪过丝迟疑,喃喃道,“都去郡城日常开销可不少,咱家就剩那点钱,会不会不够花啊。”郡城物价高,花钱如流水,卖田地的钱能支撑多久?总不能日后喝西北风吧。

  “有手有脚的总不至于饿死。”谭振业信心勃勃。

  谭振兴抿唇,余光耐人寻味地划过汪氏平平无奇的脸庞,说道,“二丫头还小,跟着我们赶路会吃不消吧。”

  “天气还不冷,有大嫂和长姐轮流照顾应该没问题,再说了,我们走山路,沿途有村庄,真有什么住几天就是。”谭振业觉得问题不大。

  谭振兴仍有犹豫,抵了抵汪氏胳膊,“你怎么想的?”

  汪氏就没想过这茬,她在村里长大,嫁进谭家后甚少出门,要她跟着去郡城,她脑子晕晕乎乎的哪儿转得过弯来啊,磕磕巴巴道,“相公,我,我不知道啊。”

  听说城里人不好相处,稍有不慎冲撞贵人就会惹祸上身,她紧了紧怀里的孩子,脸色有些苍白,哆嗦道,“我,要不我就不去添乱了吧。”她目不识丁,不像两个姑子从小跟着读过书识过字,做事八面玲珑,她进城两眼睁瞎,会连累他们的。

  看她有自知之明,谭振兴暗暗松了口气,正欲和谭盛礼商量将汪氏留下,只看谭盛礼沉着脸,目光如炬的盯着自己,那直勾勾的眼神仿佛能看进人心里,他心头一凛,柔声劝慰道,“咱们都走了留你在家像什么样子,你就跟着吧。”

  说到后边,嗓子沙得带了哭腔。

  无不让人以为他放心不下汪氏。

  汪氏为之动容,“相公,莫哭,你让我去我去就是了。”成亲到现在,连着生了两个闺女,她自觉抬不起头来,甚至想过谭振兴要休她她也认了,但这几个月以来,所有人都对她客客气气的,不曾因为她生女孩而给她甩脸色,孩子百日宴还大肆操办了一场。

  她娘都说她福气好嫁对了人,谭家不重男轻女,换到其他人家,哪个婆婆不成天指着她鼻子骂啊。

  读书人家的宽容豁达果真不是普通人能比得上的。

  汪氏感动得热泪盈眶,唯有满腹心事无处诉说的谭振兴落下了伤心的眼泪。

  他不想带汪氏,汪氏相貌平平,还生不出儿子,作为谭家长子,为谭家延续香火是重中之重,他还琢磨着要不要与汪氏和离呢,竟然让汪氏跟着进城,不是存心和他作对吗?

  但是好像没人体会他的心情,因为他们已经商量搬家的事宜了。

  家里人多,谭盛礼准备买两辆马车,他问谭辰风有没有门路,谭辰风认识镇上卖马的,不过价格有点高,光是两匹马就要20两银子,要做车篷的另算,谭辰风的建议是买匹马,买头牛,此去郡城路途遥远,尽是山路,马跑不起来,牛和马没多大区别。

  谭盛礼思考了下,天好没什么影响,碰到下雨就吃力了,赶牛车需要人,着凉就麻烦了,主要是有两个小孩,过了病气得不偿失,“不碍事的,贵就贵点,到了郡城,把马卖了换钱便是。”

  身体康健比什么都重要。

  “对了,生隐那孩子你怎么打算的?”前几天谭盛礼和谭辰风开诚布公的聊过,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外出求学是最好的,若放心得下,就把生隐教给他,他绝对不会厚此薄彼,怎么教谭振兴几兄弟就怎么教生隐,谭家族里难得有静心读书走科举的,能帮他自会帮。

  谭辰风叹气,“他娘舍不得,担心他年纪小在外照顾不好自己,那孩子倒是有主见,说你满腹经纶,跟着你能学到许多,要跟着你走。”

  家里就谭生隐有点天赋,谭辰风对他寄予厚望,虽有不舍,但知道谭盛礼说得对,桐梓县偏僻,想要走科举,出去看看是最好的。

  ☆、第26章 026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谭生隐既不怕吃苦,他做爹的也不能拖后腿,言辞恳切道, “辰清堂弟, 生隐这孩子就劳烦你多操心了。”

  “你严重了。”谭家族里读书人凋零, 难得遇到个心性坚定的, 谭盛礼定当竭尽所能的教导他, 经过谭家衰败,他深知科举仅靠两代人努力远远不够, 想要根基深厚,扶持亲族必不可少, 好比鲁州孔家, 亲族庞大, 底蕴深厚,声名远扬,寻常书香世家望尘莫及。

  他不求谭家媲美孔家, 能出几个响当当的读书人就算上天垂怜了。

  “生隐老成稳重, 谭家能否兴旺,就看他了。”至于谭振兴他们,谭盛礼只求不祸害别人, 福及别人他们还远远不够。

  儿子被称赞, 谭辰风既骄傲又感慨, 心情复杂, 骄傲于儿子能成材, 感慨则是因着站得越高,肩上的责任越重,他不知道谭生隐扛得起不,不过似乎想远了,谭家家族荣耀就算落也该落到谭盛礼他们这支身上,他们几父子,哪个不比谭生隐有本事啊。

  想明白后,浑身轻松不少,把谭生隐叫到跟前,要他给谭盛礼磕头,出门听谭盛礼的吩咐,不得擅作主张乱来,城里规矩多,别莽莽撞撞的得罪人,谭辰风不是话多之人,今天却拉着谭盛礼说了许久,“他若不听话你尽管打便是,别看我的面子就手下留情,与其让他去外边惹事生非被别人教训,不如在家对他严格点。”

  谭生隐跪在地上,谭盛礼扶他也不肯起,谭辰风道,“让他跪着罢。”

  虽然他是村长,但家里并不富裕,几个孩子就谭生隐读书的时间最长,越是对他抱以期望,就越怕他走了歪路,若是以前把他交到谭盛礼手里他会担心,现在不会了,能亲手把孩子送去牢里又天天去看望的人品行不会差,他问谭盛礼需要备哪些东西,他没出过远门,担心考虑得不够周全。

  “四季衣物要有,棉被那些就不用了,振业与他同龄,他们俩睡一间房就成,至于其他就没什么了。”

  谭辰风心里有了数,待谭盛礼走后,他就让妻子把谭生隐的衣服再洗洗,晒干后装起来,回屋拖出床底的木箱子,里边装着几个盒子,是他和妻子留给几个孩子的,谭生隐读书,以防其他孩子说他偏心,他有偷偷给他们攒钱,不过没有谭生隐的多。

  他拿起最下边的盒子,擦了擦盒上的灰,慢慢打开,半盒子铜板,本是留着给谭生隐交束脩的,现在束脩省了,但礼节不能费,谭盛礼不看重钱财,就换成其他物件送过去,至于送什么,他唤谭生隐进屋商量。

  谭生隐天天去谭家读书,也算了解谭盛礼的性格,“爹,辰清叔不看重这些,你要觉得不好意思,帮忙看着宅子就行。”谭盛礼若是个爱财如命的人,谭家不会连点积蓄都没有,冲谭盛礼的学识,进县学授课绰绰有余,而他并没去,可见不是看重钱财的。

  倒是谭家祖宅对谭盛礼来说意义重大,前几天专程找人修葺了门窗,极为重视,他爹真有心,将宅子看好便是,他日衣锦还乡不用再修缮。

  谭辰风记下,“宅子我和你娘会时不时去打扫的,不送礼不行吧,再者,你和他们同吃同住,伙食费如何算?”刚刚谭辰风想问问谭盛礼的,但看谭盛礼慈眉善目,平易近人,总觉得谈钱太见外,因此就没开口,这会儿想起来惊觉不妥,生隐能得他教诲是天大的荣幸,再不能占他便宜了。

  谭生隐思索出声,“等我问问辰清叔吧。”

  谭家管家的是谭佩玉,谭盛礼甚少过问伙食,也根本不曾往那方面想,在他看来,谭生隐年纪小,吃也吃不了多少,哪儿用得着给伙食费,他让谭生隐安心跟着,真要有心报答他,好好读书,有出息后买些好茶孝敬他就成,其余不用考量。

  而且他不会任由谭生隐白吃白住,在郡城落脚后,要和谭振兴他们外出找活计挣钱的,笔墨纸砚是笔不小的支出,不想办法挣钱,紧着卖地的钱花哪儿够啊。

  院试过后有乡试和会试,去到京城,物价更高,普通人根本承受不起,不趁着现在有机会好好攒钱,届时去京城连睡觉的地儿都没有。

  谭生隐原话转达给谭辰风,谭辰风也不好再坚持,耳提面命地叮嘱谭生隐听谭盛礼的话,用功读书,别辜负了谭盛礼的苦心。

  谭生隐郑重地应下,“爹,孩儿自当用功读书,不辜负你和娘的教养之恩。”

  谭辰风好笑,“咱们父子两说那些作甚,谭家搬家的消息还没传出去,你出去喊你哥进来,我和他说说。”

  有谭家卖地的事情在钱,如今听说他们要搬去郡城村里人并没多少吃惊,他们知道,谭家后人终究是要走科举做官的,早晚都会搬走,搬家对其他人而言或许是无奈之举,但就谭家人而言,是搬回他们祖上居住的地方,跟回家没什么两样,因此谭老爷请客那天,家家户户都捎了特产过去,谭老爷宽厚仁慈,小辈看他有距离感,不敢上前说话,同辈的老人却看他亲切得很,有什么疑问都拿来问谭盛礼。

  谭盛礼懂得多,平时在山里遇到会和他们聊山里植被,坐山吃山,山里药材多,许多植被都能入药,功效不等,许多人家听了谭盛礼的话闲暇时都有摘回家存着,多的拿到县里药铺卖,别说,真的能卖钱,虽然不多,有胜于无啊,故而从那件事后,众人都特别信奉他的话。

  谭盛礼有问必答,仍旧那副温温和和的样子,甚得人好感,整个惠明村,恐怕也就角落里的老童生最难过最不舍谭家搬走了,这段时间得谭盛礼点拨,他受益匪浅,许多以前不明白的地方读几遍就豁然开朗,写文章亦如此,谭盛礼走了,他日后找谁请教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