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6节(2 / 2)


  涉及银钱之事,她打听得都很细。

  府里早就入不敷出,好比久旱渴望甘霖,她一听“银子”就两眼放光,绝不放过。

  沈嬷嬷道:“老奴和您想得一样,所以这两天让我家那不成器的狗子去偷偷查了查。这位顾姑娘是不是我们附上的大姑娘不知道,但是她身边有个丫鬟,行为粗鄙,说话带着口音,打听了一下,她确实是江华县的人。”

  “那就一定是了。”老夫人激动地站起身来,“否则哪有那么凑巧的事情?她在哪里?让她来见我!”

  沈嬷嬷看着她激动的模样,心中对老夫人这番言语忍不住嘲笑——人家想来认亲,早就来了,还等到现在?您把人放到庄子上不闻不问,人家现在还认您这个祖母?

  但是面上她只为难地道:“事情现在还不肯定。而且,而且您也知道,这铺子是谢国公府名下的。这位姑娘,恐怕和谢国公府的二公子交情匪浅……”

  老夫人慢慢坐下:“对,你说得对,是我听见这个消息太激动了,我也是不想咱们建安侯府的骨肉流落在外。”

  沈嬷嬷心中冷笑,在自己这样深知她底细的人面前,还要装什么大尾巴狼?

  徐老夫人的心狠手辣,她早就知道。

  这几年,就是此后老夫人多年的婆子、丫鬟,都不知道换了几茬,最初跟着她入府的人,更是一个都不剩。

  这分明是亏心事做得太多,不敢留下把柄才一遍遍换人。

  如果顾希音现在不是花想容的东家,而是上门乞讨的乞丐,看看老夫人说不说什么骨肉情深!

  这些年侯府都维持不住基本体面,根本不可能给大姑娘那边送银子。

  要她说,想要修复和大姑娘的关系,应该放下姿态才行。

  “涉及到谢国公府,不得不慎重。”老夫人道,“这件事情不许外传,派人去江华县查查大姑娘,然后再从长计议。”

  “是。”

  “对了,京城这边也不要忘记盯着。”

  是建安侯府的人,怎么也逃不脱。

  沈嬷嬷答应后,老夫人又状似不经意地提起:“你既然见了那丫头,和我说说,长相如何?”

  沈嬷嬷想了想后道:“大姑娘姿容出众,虽然没有精心打扮,但是也能压下周围无数大家闺秀了。”

  “没有精心打扮?”老夫人若有所思,这是不是更加证明了,顾希音确实来自于小地方,只是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才抱上了大腿?

  不管怎么说,如果真是建安侯府的人就太好了。

  老夫人仿佛看到了无数白花花的银子滚了进来。

  沈嬷嬷道:“确实很朴素。但是老奴看,她举止落落大方,气度非凡。”

  “若是一无是处,也不可能拿下谢国公府的二公子。你再出去打听打听,谢国公府那边怎么说的。”

  徐老夫人已经开始做梦,铺子是顾希音的,她人要嫁到国公府。

  有这一桩婚事,有这个铺子,建安侯府重回繁花锦簇、烈火烹油的盛况就指日可待。

  沈嬷嬷心中暗暗叫苦,咬牙道:“老夫人,别的事情或许好说,但是想打听谢国公府的事情,恐怕没有银子行不通。”

  “你呀你,就是见识浅薄。你先贴上,我回头会亏了你吗?”

  沈嬷嬷心中冷笑,还想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吃草,她也算看透了这个主子。

  但是她一家子的卖身契还在徐老夫人手中,不敢造次,便弱弱地道:“老夫人,自从老奴调到两位姑娘那边,您说担心两位姑娘身边其他伺候的人攀比不好,已经把老奴的月银从一两五钱降到了八百文钱,而且已经四个月没发了,老奴实在没有银子可贴……”

  别人家的老嬷嬷都是二两银子月银,毕竟大丫鬟都得一两,做了这么多年,还没点体面吗?

  偏偏在这里就是一两五钱,最后还要被降到大丫鬟的八百文钱,而且还数月不发。

  她去账房想支些银子,帐房先生是老夫人娘家那边的表弟,阴阳怪气地说吃住都在府里,要银子干什么?

  想起这些事情,沈嬷嬷气也不打一处来。

  合着要她去查这么大的事情,老夫人一个子都不想出?

  老夫人道:“知道你苦,这不是都苦,都在咬牙吗?算了,我从棺材本里给你拿十两银子吧……”

  沈嬷嬷心中啐了一口,棺材本?

  阖府上下都吃不上饭了,月钱都压了几个月,可是徐老夫人还在拼命攒着棺材本。

  说句难听的话,她攒下的棺材本,够她死二十个来回都有余!

  第154章 周疏狂的报复

  沈嬷嬷敢怒不敢言,只能接过十两银子。

  徐老夫人让她下去,又连夜召见柳嬷嬷。

  “当初是谁让你把土财主求娶咱们府上大姑娘的事情递话到我面前的?”老夫人用茶盖轻轻拂过杯子里浮起的茶叶,心想日后有了银子,她也不喝这经年的旧茶了,她也换成新茶。

  柳嬷嬷大惊,面上陪笑道:“您怎么想起这件事情了?”

  老夫人重重把茶杯放到小几上,怒道:“我问你话,你给我打什么马虎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收了人家的好处,中间还不知道截留了多少银子!从前我仁善不说什么,可你要是当我老糊涂,想要糊弄我,那就大错特错了!”柳嬷嬷“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吓得瑟瑟发抖,心里把沈嬷嬷骂了个狗血淋头。

  自己下午当值的时候和老夫人还有说有笑,沈嬷嬷来了一趟,老夫人就翻起了旧账,原因显而易见。

  但是自己收银子这件事情,便是自己家男人都不知道,沈嬷嬷去哪里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