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60章(2 / 2)

  且,是「君尊」「臣卑」。

  简单点来说,在春秋战国之前,在大恶人荀子出现之前,这个时代的士子逃到他国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

  甚至人们常常得意的炫耀,他们为了名利,今日可以从赵,明日可以从魏,后日便是可以从秦。

  这是没有人能指责的。

  但荀子出现之后,他告诉所有人,皇帝不是我们的朋友,也不是我们的知己,他是我们的老板,是我们的主公,是我们的君上!

  君

  上为尊!

  如果你尊奉了一位尊上,替他干活,但是后来跑了,那你是要被唾骂的。

  因为有尊卑等级,所以你是不可以诋毁君上的,因为君上是尊,你是卑,你不可以抵抗皇帝/王,因为你是臣子,他是君上。

  在这个礼论提出来之后,所有的士子都疯了,因为他们不愿意做别人的奴婢,他们想要权势。

  这样子的「礼」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即便是当时的七国之王也不太敢这样子做、奉行这样的规则。

  因为今日你奉行了这样的原则,明日你国内的人才就能够全部跑到其他地方去。

  七国国君是不可能同心的,因为有竞争就有压力。

  你说咱们一起奉行这个原则?

  不不不,我是尊重人才的,我不需要一个奴婢,我需要的是能够带领国家走向富强的人才。

  七国互相想要覆灭掉对方,怎么可能达成一致?

  即便达成一致对他们有好处。

  所以,即便是秦一统了之后,这个礼论也依旧是没有被执行,因为人们已经形成了习惯。

  别看现在始皇帝在世的时候,众多大臣都是对始皇帝毕恭毕敬,甚至比奴婢还要恭敬。

  但只要始皇帝离世,这些人就会浪得飞起。

  为何?

  因为始皇帝能够压得住这些人,不是因为「制度」,也不是因为「礼」,而是始皇帝自己的本事.....

  就像当年的昭襄王一样。

  昭襄王活着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敢反对他,对待昭襄王的命令,就像是对待主人、对待神灵的命令一样恭敬。

  在昭襄王尚在人世的时候,没有人敢反对他定下的传承者——

  即便是隔了好几代的传承者。

  可等到昭襄王离世后,孝文王登基不过三日,立下公子后,就离奇离世,至今众说纷纭。

  庄襄王即位后,也要为了稳固自己的王位,而与吕不韦继续合作。

  始皇帝即位后,因为未曾达到年龄,不得不让吕不韦干政、甚至就连嫪毒一个男宠都能够发展成一股势力。

  这都是背后有人在支持的缘故。

  现在,虽然大秦一统,大家心里清楚即便这个礼论不被说出来,也会被慢慢的提出,然后温水煮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