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章历史尘烟(1 / 2)





  第二章

  历史尘烟

  从埃兰人的崛起到雅利安人的长途迁移,从居鲁士大帝开创第一帝国到亚历山大的烽火狼烟,从阿拉伯人的快马弯刀到蒙古人的金戈铁蹄,从萨法维王朝的百年盛世到巴列维王朝的轰然倒台……波斯帝国在战争与王朝的轮回中历经嬗变之苦。然而,当尘烟散尽,曙光初露,谁又藏在历史的角落里隐然微笑?伟大的波斯文明正华彩绽放。

  古老文明的出现

  早在距今约1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伊朗西部高原地区便有人类居住。考古学家们推断,这里曾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避开冰川期的地区之一。到了公元前1万年左右,一些从事农业和动物饲养的部落在里海南岸地区定居,他们先是沿着中部伊朗的扎格罗斯山脉群居,随后散居到其他各地区,形成西亚地区最初的文明中心。

  埃兰帝国时期的岩石浮雕

  19世纪,英国考古学家奥斯丁·亨利·莱亚德在伊朗西部的胡齐斯坦省伊泽发现了一处埃兰帝国时期的遗址,这是遗址中的一块浮雕,雕刻在一块岩石上,年代在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世纪。

  ◎埃兰王国

  伊朗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居民是生活在伊朗高原的土著埃兰人。他们居住的地方既有易于灌溉的肥沃平原,也有适于发展牧业的山地牧场,还有便于各种手工业发展的木材及矿场资源,而且通常都处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东部以及印度河谷的贸易通道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埃兰人主要从事游牧和狩猎,少数人从事农业,部落是他们最大的社会组织。埃兰地区因为拥有丰富的矿物和森林资源,成为两河流域诸城邦觊觎的目标,同时两河流域富饶的平原地区,也是埃兰人垂涎的对象,因此埃兰人与两河流域各城邦战事不断。

  纺纱者石雕

  一位年轻女子坐着纺纱,仆人拿着扇子站在她身后。伊朗胡齐斯坦省苏萨市出土,是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中期新埃兰时期的石雕。

  为了抵御外来部落的入侵,也为了掠夺对方的土地和财富,埃兰人逐渐组成部落联盟,并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卡伦河流域建起埃兰王国,不断向周边扩张领土,成为疆土广阔的大国。

  埃兰王国使用古老的语言和文字,修建了祭祀中心,大力发展青铜铸造、制陶业和纺织业,建成以首府苏萨为中心的商业核心地区。埃兰人的法律非常发达,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各级法律机构,尤其是民法,内容非常完备,每份私人买卖契约都包括详细的10个条款,从侧面反映了这个王国当时的繁盛富裕。

  然而,再强大的国家也抵不过战争的消耗。以迪尔为中心的底格里斯河东部地区具有重要的商业和战略地位,成为埃兰人、巴比伦人、亚述人长期争夺的对象,相互的争斗似乎从没停止过。

  温塔舍·纳皮尔沙国王石雕

  这块石雕出土于著名的埃兰王国圣城遗址恰高·占比尔,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当时埃兰地区有许多城市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有阿万(awan)、苏萨(susa)、西马什(simash)、安善(anshan)等,温塔舍·纳皮尔沙是安善和苏萨王。

  埃克巴坦那遗址

  城市遗址位于伊朗高原西部,作为米底王国的都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公元前13世纪后半期,埃兰和亚述不断进攻巴比伦,干涉他们的政事,拥立对自己有利的国王。公元前12世纪,埃兰又利用亚述衰落之际,攻入其腹地,控制了扎格罗斯山东西广大地区,消灭了当时的巴比伦王朝,把古巴比伦人的汉谟拉比法典、阿卡德王纳拉姆辛的记功石柱和马尔杜克神雕像运往苏萨。

  可是好景不长,后继的巴比伦国王带领军队进攻埃兰,再加上阿拉米人对西部埃兰的劫掠,以及波斯人游牧部落的到来,埃兰王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

  公元前7世纪初,埃兰王国与亚述帝国之间爆发了争夺领土的战争,已经难以重现往日辉煌的埃兰人在军事力量上远逊于亚述人,遭到了毁灭性的攻击,许多重要的城市被洗劫一空,连苏萨都被撒上盐种上水芹,使其难以恢复生机。公元前639年,埃兰王国被亚述所灭。

  基亚克萨雷斯墓

  陵墓位于苏莱曼尼亚省,基亚克萨雷斯是古代西亚米底王国的第四任君主,公元前625年公元前585年在位。

  ◎米底王国

  早在公元前20世纪初,印欧人就开始分批向四面八方迁徙,其中一支进入中亚南部两河周围的广大地区,并以此为基地一次次向外迁徙,进入现今的伊朗定居,他们自称为雅利安人,也就是后来米底人、波斯人、安息人的祖先。因此,伊朗人认为自己是雅利安人的后代,“伊朗”一词即由“雅利安”演变而来。

  米底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北部和阿塞拜疆的部分地区,时不时遭到亚述人的侵犯,受制于对方的控制。在强大的压力下,米底人的斗志被激起,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6个米底人部落结成部落联盟扩张势力,占有了今伊朗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

  公元前836年,米底部落联盟的首领戴奥凯斯自称为王。他建立米底王国,筑造了有七道城墙环绕的都城埃克巴坦那,并制定律法发展经济,扩充军事力量,米底王国逐渐称霸一方。

  对于时常侵犯自己的亚述王国,米底王国毫不留情。公元前624年,米底国王库阿克撒列斯与新巴比伦王国结盟,共同对战亚述。为了巩固联盟关系,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王子娶了米底公主阿米提达,并为她修建了著名的空中花园。

  经过多次残酷的战斗,公元前612年,两国联军终于灭掉亚述王国,米底人一雪前耻。接着,库阿克撒列斯又先后征服了乌拉尔图、马纳、赫卡尼亚、帕提亚,使米底王国成为一个囊括西亚半壁江山的帝国。

  正当米底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忙着对付亚述的时候,波斯人在原埃兰王国的安善地区逐渐扩张军事力量,使埃兰东部成为波斯王国的天下。当时波斯王国的力量不足以与米底抗衡,何况西部还有强大的邻居新巴比伦王国。聪明的波斯国王冈比西斯一世娶了米底公主芒达妮为妻,与米底建立联姻关系,保全自己的力量。而米底为了制约新巴比伦王国,只好与波斯王国保持和平关系。

  冈比西斯一世与芒达妮所生的儿子,就是后来名震西亚的波斯帝国霸主——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居鲁士二世。

  古波斯帝国的建立

  古波斯帝国是伊朗引以为傲的一段辉煌历史,该帝国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横跨亚非两洲,远达欧洲大陆,成为显赫一时的超级帝国。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这一时期波斯的文化和经济十分兴盛繁荣,因此历代国王都骄傲地宣称自己是“王中之王”。

  ◎创建古波斯帝国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米底国王曾做过两个怪梦,解梦师说那预示着芒达妮公主生的儿子将来会夺取米底的王位。米底国王听后大吃一惊,将女儿从波斯召回,准备等孩子出生就将其杀死。

  黄金臂钏

  这件美丽的金银器出土于奥克瑟斯宝藏,这里一共出土了共有170件器物,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现存最重要的金银器,大部分的年代在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这些漂亮的文物大多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古代伊朗展厅。

  居鲁士出生后,宫廷总管命令牧羊人把孩子扔到深山喂野兽。牧羊人不忍下手,用妻子生的死婴调包换下居鲁士,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长大。米底国王偶然知道了这件事,下令召见居鲁士,没想到他特别喜欢这个孩子,觉得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威胁,于是派人将居鲁士送回波斯。

  公元前559年,居鲁士成为波斯人的首领,统一了波斯各部落,接着在都城帕萨尔加德修建宫殿和神庙。与此同时,他忙着招兵买马,时刻准备推翻米底的统治。

  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有翼狮子金饰

  波斯与米底的这场战争足足打了三年,最后米底被灭,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史称古波斯帝国,定都波斯波利斯。因为居鲁士的祖父被尊为居鲁士一世,史书中便把他称为居鲁士二世。

  居鲁士依仗强大的军事力量,开始不断对外扩张,先是占领小亚细亚,接着又征服爱琴海沿岸的希腊各城邦。公元前538年,波斯大军占领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灭掉了新巴比伦王国。

  征服欲越来越强的居鲁士沉浸于领土扩张的成就里难以自拔,几乎一刻都不肯停歇。公元前530年,他率军出征中亚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没想到这次遇到了对手。一年后,在与马萨革泰人的战斗中,居鲁士不幸战败身亡。

  ◎高墨塔政变

  居鲁士去世后,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继位,继续执行对外扩张政策。在稳定中亚局势之后,公元前526年,冈比西斯率军攻入埃及,基本占领了埃及全境。接着他又进攻埃及西部的利比亚和南部的努比亚,可是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公元前522年,身在埃及的冈比西斯某天晚上做梦,梦见弟弟巴尔迪亚夺取王位,于是悄悄派人回到波斯暗杀了巴尔迪亚。这件事被冈比西斯的亲属、拜火教祭司、米底人高墨塔知晓,他利用自己与巴尔迪亚外表相似的特点,发动政变自立为波斯皇帝。

  居鲁士大帝石雕

  帕萨尔加德宫城遗内的浮雕,帕萨尔加德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首都之一,居鲁士大帝时期建造。

  冈比西斯闻讯后,立即决定率领军队返回波斯夺回王位。就在上马启程的时候,他的佩刀突然从刀鞘中滑出来割伤了大腿,导致冈比西斯伤口感染而死。临终前,他说出高墨塔冒充巴尔迪亚的事情,可是无人相信,所有人都认为那是他为了报复弟弟篡权夺位而编造的谎言。

  高墨塔担心人们识破自己的真面目,下令废除各地氏族庙宇,强迫人们敬奉拜火教,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同时更加隐藏自己,深居简出,从不在公开场合露面,也从不召见有名望的波斯贵族。

  后来,王妃的父亲欧塔涅斯得知新皇帝没有耳朵,想起居鲁士当政时,高墨塔曾因犯错被割去耳朵,这才相信确实是高墨塔伪装夺权。于是,他联络几个实力强大的贵族结成联盟,暗地里一起反对高墨塔,大流士就是该联盟的成员之一。

  真实身份被揭穿后,高墨塔逃到米底行宫,打算伺机反扑。大流士抓住机会,联合波斯各部落力量,攻入米底杀死高墨塔,接着自己登上王位自称波斯王,他就是伊朗历史上的大流士一世。

  ◎希波战争

  大流士上台后,平定各地的起义和叛乱,使濒于瓦解的帝国得以巩固。他将镇压高墨塔政变以及自己登位的经过,用古波斯文、巴比伦文、埃兰文三种文字,详细铭刻在贝希斯敦山崖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

  冈比西斯二世与埃及法老萨美提克的会面

  公元前517年,大流士开始对外扩张,在东方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在西部征服了爱琴海上的几个岛屿,还征伐了黑海北岸的游牧部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疆域面积广达500万平方千米,西北达至巴尔干半岛的多瑙河,西南至非洲的尼罗河,东北至锡尔河以南,东南至印度河流域。

  大流世一世石雕

  石雕原属于波斯波利斯都城遗址,这座城市是大流士一世即位以后,为了纪念阿契美尼德王国历代国王而下令建造的。

  波斯士兵石雕

  波斯波利斯都城遗址中薛西斯宫殿外墙上的浮雕装饰,表现的是一个行进中的波斯卫兵形象。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派兵讨伐希腊,拉开希波战争的帷幕。还没等双方对阵,波斯舰队就在阿托斯海角遭到飓风袭击,大部分船只沉没海底,只能被迫撤回。两年后,大流士再次出兵希腊依然遭受了重挫。

  公元前486年,大流士含恨去世。儿子薛西斯继位后,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在公元前480年亲自率领水陆大军50多万,战舰400多艘,向希腊发动第三次进攻。虽然在温泉关一战中,波斯人摧毁了雅典城,但在接下去的萨拉米斯海战、普拉提亚战役以及米卡尔角海战中,波斯军队惨遭失败,不得不被迫撤退。

  公元前449年,波斯大军和希腊军队在塞浦路斯岛进行决战。在这次战役中,希腊海军占据上风,波斯军队遭受重创一蹶不振。此后,波斯进入希腊化时期。

  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334年春天,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这支强悍的军队越过赫勒斯滂海峡,消灭了古波斯帝国,再将繁华的波斯波利斯付之一炬。从此,波斯沦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属地,处于希腊人的统治之下。

  伊苏斯壁画

  1831年,意大利,人们在发掘古罗马庞贝古城遗址的时候,发现了这幅壁画。壁画长5.82米,高3.13米,由50万块小马赛克拼成,完成于大约公元前2世纪晚期。壁画展现的是伊苏斯战役的情景。伊苏斯战役是公元前333年在伊苏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仑北)发生的一场战役,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队以少胜多,大败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军队。壁画表现的是战争最后一刻的情景:骑在马上的亚历山大率领士兵冲锋,大流士三世立于战车上,而车夫则拼命驱使战车掉头逃命。

  ◎希波合作政策

  亚历山大大帝南征北战,用十年时间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西起巴尔干半岛,东达印度,北抵中亚,南至埃及,其中包括波斯。

  为了巩固对波斯的统治,这位年轻的大帝极力笼络波斯上层人士,大量任用波斯降臣,对其赐以高官厚禄,还采用波斯的宫廷礼仪和地方习俗,换得了不少波斯贵族的支持。与此同时,亚历山大又向波斯地区输入大量移民广泛筑城,在沿波斯北部、西部、南部边缘地区,建起大大小小70座希腊移民城邦。当时,一批批希腊商人、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及其他从业者纷纷涌入波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波斯的文化和政治环境。

  亚历山大大量招募波斯人加入希腊军队,建立了一支马其顿人与波斯人混合的军队。他任命支持自己合作政策的部下普凯斯塔斯为波斯总督,让他学习波斯语,身穿米底服装,在各方面尽量采纳波斯人的建议,适应波斯人的习俗。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甚至还为手下的80名军官和1万名士兵举行集体婚礼,因为他们全娶了波斯女人为妻!由此可知,当波斯被希腊化的同时,希腊人也在接受波斯人的影响。

  持盾士兵

  马其顿特种步兵,当年亚历山大东征时,塞琉古一世曾是特种步兵指挥官。

  ◎塞琉古王国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因病去世。这位刚刚三十出头的年轻大帝虽然征服了阿契美尼德王朝,但他的英年早逝令那庞大的帝国没有一个成年继承人。帝国随即瓦解为三个希腊化国家:塞琉古、托勒密和马其顿。波斯处于塞琉古王国的统治之下,统治者是马其顿贵族安条克的儿子——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一世,他忠实地延续着亚历山大大帝推行的“希腊化”政策,继续在波斯兴建希腊人的城市、居民点和要塞。

  公元前312年,塞琉古以巴比伦尼亚为基地,开始向东部行省进军。这支大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几乎抢占了原波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他得意洋洋地接受了“胜利者”的尊号,还写信给托勒密和其他朋友,说现在的自己已经无愧于神谕中获得的国王称号。

  公元前305年,塞琉古征服了巴克特里亚王国,将国土继续扩大。当他去世的时候,帝国的版图已西至爱琴海,东至阿富汗,纳入了希腊人、波斯人、米底人、犹太人、印度人等多个民族,塞琉古王国成为当时最大最有影响的希腊化国家。

  公元前250年,正当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忙于进行叙利亚战争时,巴克特里亚总督和帕提亚总督安德罗戈拉斯先后宣布独立,脱离了塞琉古的统治。三年后,里海东南波斯语部落的帕提亚人首领阿萨息斯举兵起义,取代了安德罗戈拉斯,宣布成立帕提亚王国,史称安息王朝。

  塞琉古国王先后远征帕提亚王国和巴克特里亚王国,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无法彻底征服对方。后来,两方之间只好签订协议,塞琉古王朝默认了那两个国家的独立,但对方在名义上也承认塞琉古王朝的宗主地位。

  塞琉古一世铜像

  安息王朝

  公元前247年,帕提亚人的首领阿萨息斯举兵起义。他自立为王,号称阿萨息斯一世,宣布成立了帕提亚王国,这就是伊朗历史上的安息王朝。在与塞琉古的长期战争中,安息王朝的领土得到快速扩张。

  密特里达特斯一世石雕

  胡齐斯坦省伊泽的一处安息王朝石雕,雕刻在一块岩石上,骑马者是密特里达特斯一世,马前站立的是安息贵族和大臣。

  ◎在战争中崛起

  公元前183年,安息军队将塞琉古王国安条克三世的军队一举歼灭。公元前155年,安息国王密特里达特斯一世占领了米底,打开了通往两河流域的路线,十几年后又攻下两河流域的重镇塞琉西亚城,几乎占领了整个伊朗和两河流域,安息王朝由此成为一个西起两河流域东到阿姆河畔的庞大帝国。

  公元前129年,安息王朝的军队与塞琉古王朝的军队展开了一场决战。随着塞琉古统治者安条克七世兵败身亡,希腊人对波斯的统治也宣告终结,安息王朝遂被视为波斯帝国的继承者。

  穆萨女皇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人,她原本只是罗马皇帝奥古斯都赠送给安息皇帝弗拉特斯四世的女奴,后来竟然成功劝说弗拉特斯四世将自己的儿子以外的皇子都送到罗马为质,再毒杀弗拉特斯四世,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新的安息国王弗拉特斯五世。为了权利,她竟然又嫁给儿子,成为皇后,史称“穆萨女皇”。公元前2年公元4年,穆萨执掌安息帝国皇权6年,之后被推翻。

  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丝绸之路悄然开通。安息作为古丝路上的枢纽重地,不仅沟通了东西方贸易,还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公元前115年,中国汉朝的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派遣副使前去访问安息王国。安息国王得知消息,派遣两万骑兵到边界迎接,热情款待远方来客,开启了中国与波斯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由于航海业比较发达,安息王朝又以波斯湾为中心,与西方的罗马和东方的印度展开了广泛的海上贸易活动。至今,阿拉伯语和英语中的一些航海术语和地名如锚、舵、船长、驳船、三角帆等,都源于伊朗古代语言。

  ◎内忧与外患

  与古波斯帝国和希腊化国家的君主一样,安息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国王。王位按照父系原则继承,但确立国王必须经贵族会议选举决定,国王的权力也要受到贵族议事会的限制。在这种制度下,贵族议事会可以利用各种借口,要求废黜不合自己心意的国王而另立新王,在位王权经常受到威胁,有时竟然出现几个自称国王的野心家一起争夺王位。

  在管理城邦方面,世家贵族和王室成员是安息国王委派的主要力量。在危急关头,高级贵族可以与国王共为统治者。各大城邦接受安息对其宗主权的统治,但俨然是一个个独立王国,只要承认安息的最高统治权,就享有铸币权和其他特权,这种管理方式为地方割据势力独霸一方埋下了祸根。

  安息囚犯

  这是一件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玛瑙浮雕,表现了一名安息囚犯垂首坐在地上。

  公元前30年,伊朗开始由希腊化向伊朗化过渡。这时候,伊朗出现了双重危机:在国内,王权进一步被削弱,频频出现王位之争,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在国外,由于和罗马长期处于战时状态,军心不稳且国力被大量消耗。内乱外患使得安息帝国积弱不振,有些地方势力开始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取而代之。

  ◎在战争中崩溃

  在整个安息王朝时期,安息的主要外敌就是罗马帝国。为了争夺西方(地中海沿岸、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等)与东方(印度、中国)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罗马人大举进攻波斯,两国屡次交战,互有胜负,接连不断的战争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公元2世纪的安息人石雕

  身穿安息传统服饰的年轻人

  在公元前53年的卡尔海战役中,安息军队击败罗马军队,罗马帝国的统帅克拉苏阵亡;公元前36年,安息大军击败罗马统帅安东尼率领的远征军;公元3世纪,安息的末代君王阿塔巴努斯五世还从罗马人手中夺走了亚美尼亚和两河流域的大片领土……可是,安息王国虽然屡次击败罗马帝国的侵略军,自己也难免大伤元气。

  在安息王朝中期,两国基本处于相对和平状态,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公元前20年,安息归还以前缴获的罗马战旗,释放了历次战争中被俘的罗马士兵,罗马则送还安息王子,还一并送来一名才艺出众的意大利女奴。公元1世纪后半期,正在崛起的贵霜帝国抢占安息的部分地区,同时又派出使者与罗马帝国联系,计划联手侵略安息,这一变故打破了两国之间的和平状态。

  进入安息王朝后期,两个疲惫的国家展开了四次大战,将战场扩大到两河流域所有地区,都城泰西封和许多重要城市屡次被攻破焚毁。在此期间,安息内部也爆发了激烈的内战,各方割据势力此起彼伏。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令这个一度庞大的王朝很快走向了末路,新兴的萨珊王朝随之成了伊朗的新主人。

  一条公元2世纪的项链,从中可以看出安息王朝手工艺者的精湛技艺。

  萨珊王朝

  波斯帝国西北部的法尔斯地区,早在塞琉古王朝的时候,就一直存在半独立的地方小王朝。小王朝的酋长们宣称自己是波斯帝国统治者的后代,坚持信仰拜火教,其中势力最强大的是伊斯塔赫尔城的神庙祭司阿尔达希尔。

  ◎波斯的再度统一

  阿尔达希尔的祖父萨珊是一位颇具野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趁着安息国内忧外患之际,他积极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通过联姻与征服,逐个吞并周围的小城邦和酋长领地,顺利统一法尔斯省。在摆脱安息王朝的统治之后,他开始计划向外扩张领土。

  阿尔达希尔一世加冕

  萨珊王朝的开国皇帝阿尔达希尔一世从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大流士一世手中接过象征王权的王冠,阿尔达希尔一世的马下躺着的是安息王朝的末代皇帝阿塔巴努斯五世,大流士一世马下的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篡位者,这幅浮雕表现的主题是赋予新的萨珊王朝正统性。

  阿尔达希尔继承祖父的雄心壮志,率兵征服了克尔曼和波斯湾沿岸地区,在那里修筑城堡、王宫、拜火教神庙,然后又北进伊斯法罕、西取胡泽斯坦等地。

  224年8月,安息国王阿塔巴努斯五世亲自率领大军前来讨伐,结果遭到惨败,自己也被俘虏并处死。阿尔达希尔乘胜直入安息都城泰西封,登上波斯王位,自称“阿尔达希尔一世”,并以祖父的名字将新王朝命名为“萨珊王朝”。

  登上王位的阿尔达希尔并没有满足于现状,继续征服那些拒绝臣服于新王朝的地方势力。可是,这位刚刚称王的年轻君主遭到了强有力的抵抗,亚美尼亚人由于得到东罗马帝国的支持,在统治者斯洛的率领下负隅顽抗,坚决不肯臣服。

  阿尔达希尔非常愤怒,决定与东罗马帝国决一死战。230年,萨珊大军开始进攻东罗马帝国在两河流域的领地。虽然波斯军队在战场上略占上风,但想获得全胜几乎不可能,他只好退而求其次,与东罗马帝国签订和约,使亚美尼亚最终被纳入王朝版图,实现了波斯的统一。

  镀金银驴头

  伊朗出土,公元4世纪的萨珊王朝艺术品。

  沙普尔一世石雕

  在距离波斯波利斯不远的一片山崖葬了四位皇帝——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阿塔薛西斯一世和大流士二世,这里被叫作波斯帝陵。陵墓下方岩壁上有7幅萨珊时期的浮雕,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表现了骑在马上的萨珊皇帝沙普尔一世接受跪在地上的罗马君主瓦勒良投降的情景。

  有了安息王朝的前车之鉴,阿尔达希尔认为必须抑制地区割据势力的膨胀。他将儿子们分封为各地区的诸侯,并派出其他王族成员出任行省的总督或主管的官吏。他认为农牧业是立国之本,宗教对巩固王权有重大作用,于是下令大力发展农牧业和拜火教,将王权与神权集于一身,自称“阿胡拉马兹达的崇拜者,神圣的阿尔达希尔,波斯的诸王之王,神之后裔”。

  沙普尔一世擒获罗马帝国皇帝瓦来里安

  公元260年6月,沙普尔一世在战争中捉住瓦来里安,之后瓦来里安在监禁中度过余生。

  ◎两代胡斯洛

  公元240年,阿尔达希尔之子沙普尔一世继位,继续执行父亲的对外扩张政策。他几次率军打败罗马,巩固了萨珊在西部和西北部的统治。这位颇有见识的国王在国家稍稍稳定的时候,派出大量罗马战俘修筑水坝、桥梁和新都城,如今在胡泽斯坦还保留有一座当时修建的水坝,现在取名为“皇帝水坝”。

  萨珊历代国王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是沙普尔二世和胡斯洛一世。沙普尔二世(309~379)一生下来就登上了王位,一直到他去世,在位时间长达70年,是萨珊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国王。传说他天赋异禀,成年后亲自率兵征服阿拉伯人和罗马人,收回很多土地和权力,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成功。在这位传奇国王的统治下,萨珊王朝的综合国力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镀金银花瓶

  公元6世纪萨珊王朝花瓶,圆腹,小口,图案表现的是葡萄收获的场景。

  胡斯洛一世(531—579年)继承王位后,首先结束了父亲发动的对拜占庭长达30年的战争,并推行各项举措尽快实现国内稳定。他号召人们把在战乱中抢夺的财产归还原主,没有合法继承人的财产充作善后救济金;失去父母的世家贵族子女由国家收养,女子成年后嫁给门当户对的男子,男子则留在宫中接受教育,以备日后担任国家要职——一批听命于己的新贵族由此出现。接着,胡斯洛又在赋税和军事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在经济和军事上加强了王权。在他的统治下,萨珊王朝的综合国力达到第二个高峰,史称“胡斯洛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