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十四章 下垂(2 / 2)

众人又是大惊,我还是很镇定的,”潘叔、岑老师,您们二位谁个去查清这东西由来?“

”那还用说,“岑老师先发话了,”肯定是老潘潘道长了,他在这里两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哪里哪里?“潘叔言,”岑老师德高望重,初来咋到,况且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不如交岑老师如何?“

”要我说啊,你们可得比试比试。“我又在揶揄,”照我看,谁能把那怪物弄清楚,谁就是德隆望准、上德仙师。“

”老头我农民一个,本事不大,自问没资格要着虚名。“潘叔又说。

”我呀,闲云野鹤一个,没真材实料。“岑老师也跟着说。

”好啦,你们俩让来让去,到底谁来?“盈盈问。

”他来。“两人不约而同地互指对方。

警报铃不知怎的,突然又响了,众人皆吓了一跳,培哥说:”快,你们跟我一块,躲到展览厅去。“尹馆和其他人立即赶往。

我和盈盈好奇心重便先出去看,读者们都忙着往外逃,只见电梯又是一阵绿一阵黄的,巨响正在晃动,不,好像正在碎裂。”砰的一声,箱子的四面就被震开,黄板掉地,露出一个半透明的晶体状。

我和盈盈大惊,只见一队鬼吏,约莫二十人左右,抬着旌旗,旗上书:酆都御史杨仙尊驾。又抬着八抬的肩舆,华盖为青色,鬼吏走到跟前,盈盈忙着多到我身后,其中一名躬身相迎,“酆都御史大人有请先生。”

“请我作甚?”我拂袖一把,“让你们大人下轿。”

“先生何必这般火气,”杨仙自己先下了,他换成了硬壳幞头,着了盘领绿袍,带了腰牌,”在下来找先生,有要事相商。“

”相商应当找我才是。”岑老师从后面走过来,“七品酆都御史驾临,贫道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严重了,”杨仙说,”在下今日过来,就是要和列位明说。“

”明说什么?“潘叔也凑了过来,”大人今日是为公事来的吧。“

”正是。“他捻着山羊须。

”你既是正二品的太岁,为何着正七品的服饰?“我有些不解。

”先生不知,本官乃乙未年当值,可平日里一直是酆都御史,只有当值之年才让出其位。“

”我听说酆都御史专门监察百事,遇事直奏十殿阎君?“

”不错,“杨仙说,”本官今日查的,甲申年当值太岁方杰玩忽职守,不务正事,以至许多阴魂流落民间,不得投生,怨气甚大;还查的,甲午年当值太岁钟文粹为人鲁莽,执事过严,致使许多冤魂转投畜生道。“

“不错,前者是卢旺达,后者是张原,明明是地府胡作非为,致逝者不能得安息。”我说,”大人不妨入内说话。“

引进了办公室,我和潘叔、岑老师坐大沙发,单独的留给杨仙,盈盈学着在杯子里放些菊花,就送了上桌,杨仙坐下,只是闻闻,便又放下。

”之前他们二人想必让先生去做接引吧?“

”是又如何,我给拒绝了。“

”先生不知,监察百官本是御史本职,但自勾魂使者列为阎王直属,我等御史之位形同虚设。“

”敢问,“我呷了口热茶,”阎王对大人如何?“

杨仙又再拿起手中的杯子,闻了闻,长叹着言:”自有了勾魂使者,我不过是陈情而已,平日里并无大用。勾魂使者,乃阎王之亲军,带头的都指挥使姓蒋名珊,连六十太岁也不放在眼里。“

”既然如此,“我问,”阎王为何还要设酆都御史?”

“这些,先生还是少问为妙。”

“有道理。”我说,“那大人今日来?”

“本官是为那鱼龙之事,还请几位莫要插手。”

“为何?”我问。

“天机不可泄露。”他说。

潘叔、岑老师肃然起身,也说了一句:“天机不可泄露。”

“既然诸位明白事理,本官对殿下总算有所交代。”他起身作揖,“本官就此告辞。”

又坐在肩舆上,大摇大摆的走入电梯内,未几消失。

”还弄不弄?“我装傻的问潘叔。

”弄弄弄,弄个鬼?“他大骂一声。

我捂嘴假装糊涂,”刚才还跟尹馆说得好好的,突然又不能再弄了。“

”潘道长,“岑老师揶揄着,”人家尹馆终日忙于正事,不熟悉馆内状况,你身为志愿者,还工作了两年,怎么还记性不好?“

”去,“潘叔火冒三丈,”你找抽的吧。“

我又得劝架,”二位,还是回去歇着吧,你看,都没人了。“

”哼。“潘叔走在前头。

岑老师笑了笑,”看来这事,还得等到鱼龙之后再来了咯。“

高僧

天还未晴,起身特别早,看远处云淡风轻近午天,近处绿荫槭树环成圆,由于天花板的事一直未见起色,我只得漏液电话,请泉州开元寺的三金、三石两位高僧过来。

两位说是高僧,不在年长,而是佛法精深,今年才比我大个一岁半岁,三金是师兄,可身高不足五尺,体型瘦弱,脸色纯白,却已着褐色袈裟,脖上挂有一大串檀香木圆珠,三石虽为师弟,可高有六尺,胖墩厚实,脸色黝黑,犹如关西大汉,至今未佩袈裟,若看着,三石比三金要老的多。

二人过了南站,很快便坐车到了南苑,我趁早做一大窝杏仁糊,蒸了几个馒头,摆好准备,以待大师们到来。

”绍贤兄。“三金大师很快便来,三石紧随其后。

”三金大师,三石大师。“我未免还要寒暄一番。

”绍贤兄多年不见,还是这般。“三金大师说。

”哪记得上三金大师,还是一张娃娃脸走天下。“我笑着说。

”那么说来,你是当我还是幼童?“

”哪里哪里,“我说,”按说大师看起来,比实际的还减十岁。“

”真会说笑,“三金看了看站着的三石,”你看你,跟你走一起就是不好。“

”师兄见谅。“三石躬身。

”你看他,我比他不过打了一年,可看起来他可比我要老十岁,站在一起,人家还以为是中年人带着个少年,真把我给气死咯。“

”大师见谅,“我说,”三石大师天性憨直,三金大师天生聪颖,禀赋不同,怎可同日而语?“

三金先喝了碗杏仁茶,那碗的温度,少得也要七八十度,再吃了几个较大的馒头,才叫三石把剩下的一个较小馒头和小碗杏仁茶饮去。

”大师,三石大师体态庞大,吃这么点够吗?“我忙问。

”你看他,“三金指着正在狼吞虎咽的三石大师,”那吃相就够吓人的,还给他吃多,你就不怕他撑死?他这样子,就该做做减法。”

“减法?”我说,“大师是想让他减肥?”

“这当然,他体重都有180斤了,自小师父就是待他太好了,害得他现在都二十来几的人了,还没有个正式的辈分,在寺里,人家当着我脸叫他一声师叔,可私下都叫他师弟呢。”

“大师这次来,怎么也带着他?”

“那还用说,”三金大师直言,“以他的修为,我一走说不定那些个小辈就往他身上捞好处呢。”

“大师可吃得饱?”我又问。

“够了,快说,妖孽在何处?”

“在图书馆的天花板上。”

“这个不难,就是鱼龙而已。”

我便问,“到底鱼龙是什么?”

“天机不可泄露。”三金同样是合掌,说了同一句话。

三金三石二位其实都是我大学的同学,彼时他二位自小在泉州开元寺长大,但学历不足,寺里便派他俩到广州求学,我和二位认识,实在一堂佛学的公共课上,三金带着三石,顶着两个光头在学生群众显得格外不同。

那时,三金主动问我,“你对佛学了解多少?”

我当时看着身边都是异性,便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引得周遭一片笑声。

“看来你还是有点修为的。”他说。

“哪里哪里?”我说,“在下不过是坐怀不乱则已。”

周边的女性都捂嘴在笑。

“听施主的意思,好像要做现代柳下惠。”他说。

“柳下惠倒称不上,”我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看你的样子,却是很适合佛学。”他说,”不像我这师弟,出门还要人带着。“

三石坐在旁边,并不作声,只是默默地写着老师讲的笔记。

老师突然说:”同学们,有请三金同学为我们讲授,佛学的现实意义。“

我便随着目光目送他到台上,三金说话不算流利,可咬字很准,以至很多课上都是他替老师在讲。私下我多次邀他在六榕寺、大佛寺参观,他都娓娓向我道说。

三石却总是师兄在哪,他就跟到哪,以致我和三金聊天,明明两人讲话,却总有一个”保镖“站在旁边,以至女色都不敢靠近。

三金理论成绩好,总是全优,而三石考试每次都在三甲以内,当然比不上其师兄。而我这人,总和这两人混在一块,有时还真的想出家和他们为伍,可后来父亲害怕是在泉州,又怕断了香火,只好打消。

今天既然叙旧,可还是正事要紧,因此一早就赶来图书馆,三金捻着佛珠,张望那垂下的木板,突然飞了上去,往几块板拍打而上,几块板却将其缠绕了起来,三金缩骨,很快就挣脱开,身子稍变回原型,又是拍了几掌,那木条非但没有紧实,还越来越张裂开,裂纹越来越明显,三金也只好先退下来。

换三石上去,他一下子就将其中的两块扯了下来,翻转个身贴了上去,那木条好像有些紧了,但呈现一个大球状,如吹气球般时大时小、时鼓时缩,更甚者快要撑开,却又推了回去。

警报声又一次响了,这次我忙拉起三金,”快,先出去避一避。“可远看电梯那边并无动静,三金跟我说,”你别大惊小怪,这警报估计就是上面那东西弄的。“

读者们还是又一次逃了出来。

却有一中年女子,头发削短,戴着红色镜框眼镜,着一套黑色制服进来。

三石见况,竟飞上了小阁楼,将楼间题着”敏行于德“的四字大牌匾一踢,牌匾凌空翻转,顺着势推送到女子处,女子丝毫未惧,单手接过牌匾,往上一扔,又扔回到原来的位置,竟无缝会接。

”你是什么人?“我忙问。

”我呀,“女子掏出名片,”是这个图书馆的设计师,简单来说,这个图书馆是我设计的。“

我拿过名片:李艳红,不由得想起鲤鱼也是红色的。遂问:”李小姐,你,吃不吃鲤鱼?“

”我从来都不吃鱼。“她说。

“看刚才那位师傅,应该是漳泉那边请过来的吧?”李艳红问。

“不错。”三金回答,“听你口音,好像也是漳泉的?”

“不,我莆田的。”李艳红说。

“可我听他们说,你是香港的设计师?”我问。

“我是莆田人,在香港定居。”

“原来如此。“三金似感到些什么。

”两位大师,小女子有个不情之请。“李艳红说。

”请讲。“三金有些恭敬了。

”这事还请大师不要插手。“

”既然李小姐开了口,“三金突然改口,”不如就等上一两个月,再来尝试整修天花板。“

”这。“我看情势有些不对,便问,”李小姐想要几时才能修好?“

她竟说出了同样的话,”天机不可泄露。“

我请三金三石午时用斋,期间多次问及鱼龙,三金都三缄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