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小师叔沉迷网络中第48节(1 / 2)





  玄墨点开游戏面板,查看自己的身份资料。

  名字依旧是赵玄,他本是国公府的嫡次子,但因为国公夫人当年与国公爷回京时忽然发作,只能借了一个农家的地方生产。正好那个农家也有一个孕妇生产,同一天生下了两个男孩。

  国公的某个姨娘记恨国公夫人让自己流产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便偷偷将两个孩子给掉包了。她要上国公夫人的亲儿子在农家受苦,让国公夫人去疼爱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

  她要等两个孩子长大,等到一个适当的时机揭穿一切,让国公夫人看自己的儿子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农夫,精心教养的儿子是别人家的,让国公夫人痛苦。

  哼,要知道这次国公夫人生孩子遭了大罪,以后可是再也不能生了。

  如今这个男孩就是国公夫人唯一的儿子了。

  而国公府的嫡长子并非国公夫人的亲生子,乃是国公爷的原配妻子所生。如今的国公夫人乃是继室,嫁入国公府三年,先生了一个女孩子,如今才生下儿子。

  这个儿子现在对国公夫人来说就是命根子了。

  她肯定想要儿子跟大公子争,想要国公府成为她儿子的,她是国公府说一不二的老封君。

  呵呵,等她揭穿了换子的事情,看国公夫人还如何让儿子跟大少爷争。

  玄墨接着看资料。

  赵玄的父亲是赵家老三,家中这辈子最小的一个,本是赵老太的心头肉,但后来赵家长孙出世后,赵老太的心头肉就变了。

  赵老三人机敏,能言善道,很会赚钱,靠自己本领娶了城里大户人家的丫鬟做妻子。

  这大户人家的丫鬟与村姑就是不一样,那派头那长相……难怪很多人都说“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

  赵老三的日子是兄弟中过得最好的,但天有不测风云。

  在赵玄六岁的时候,赵老三出意外死了。赵老三的媳妇儿丢下儿子,转头就嫁给了一个布庄的老板做填房,对儿子不闻不问。

  赵玄跟着赵老头和赵老太生活了四年,这四年的日子过得不是很好。

  赵老太总觉得是赵玄克死了自己的儿子,又恨三儿媳不给自己小儿子守寡,转头就嫁给别人。她甚至怀疑三儿媳妇早就跟布庄老板勾搭上了,给三儿子戴了绿帽子。

  这样的心态下,赵老太如何会对赵玄好?

  他和赵老头不过让赵玄不冻死不饿死罢了,其余的根本不管赵玄。

  赵玄在赵家就是一个小透明,这对玄墨来说非常好,更容易操作。

  他并不想走换回身份的剧情,要知道在古代,富贵人家虽然重视血脉,但却非常看不起“下等人”。农家长大的亲生子回到国公府,只会被人嫌弃,日子只怕还不如在农家好过呢。

  在农家,只要你能吃苦,还能活得下去。

  而在富贵人家的内院……

  玄墨接收完资料,推开门走了出去。

  他今天起来得有些晚了,赵家众人没有一个叫他吃早餐,厨房中也没有留着剩饭。没有一个人在乎赵玄这孩子。

  玄墨直接走出了赵家的小院子,往山上而去。

  他凭着自带的精神力在草丛中找到几个野鸡蛋,直接磕破倒入嘴巴中,先略微填饱饿得不行的肚子,这才有力气做其他的。

  星辰练体术先练上,精神力修炼法也不能落下。

  等他的实力强大了,就可以打猎养活自己了。

  第79章 小师叔进入换子游戏二

  玄墨在山上待了大半天,凭着精神力和刚刚练出一点儿的身手抓了一只野鸡,烤了吃了。到了太阳快下山的时候,玄墨才抱着一捆干柴,慢悠悠地下山了。

  回到赵家,赵家的其他人都已经回家了,然而,家里的气氛却非常不好。

  玄墨将干柴放到厨房外面的墙上,走到堂屋门边,被靠着墙,听里面的动静,没有让里面的人瞧见自己。

  听了一会儿,玄墨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老二家的闺女赵秋雯打了赵老大家的闺女赵春喜,挠花了赵春喜的脸,几乎让其破相。

  赵老大媳妇要打赵秋雯给自己女儿报仇,被老二媳妇拦着,两人又打了起来,再然后,赵老大和老赵二也为了帮各自的媳妇,加入了战斗中。

  这一场架打得,赵老头和赵老太都快气晕了。

  玄墨觉得这很正常,赵老大一房跟赵老二一房的矛盾积蓄已久,赵老大一家一直剥削赵老二一家。赵老二一家也不是软柿子,爆发是必然的。

  赵老大的儿子赵振是赵家长孙,非常受赵老头的重视,是赵老太如今的心头肉,自然什么好的都给赵振。

  赵振五岁的时候,赵老头就赵振去学堂读书。这些年,为了供养这么个读书人,赵家花费的银钱可不少。

  赵振如今十三岁了,在家除了读书,什么活儿都不干,偏偏吃得最好,穿也要穿得好,每年必须要有新衣服。可怜二房的三个孩子,都只能穿补丁撂补丁的旧衣服。

  赵振花着赵家的钱,却十分看不起“没有教养的泥腿子”,在家中除了对赵老头赵老太赵老大好些外,对自家亲娘都瞧不起。

  不过他却很会哄人,哄得赵老头和赵老太觉得这个孙子一定是文曲星下凡,以后绝对有大出息,对这个大孙子更重视了,予求予给。

  又因为这个孙子的关系,也更偏向大房。

  赵老二一房对赵老太和赵老头的偏心非常不满,他们的儿子赵淳已经六岁了,赵老头和赵老太却没有送赵淳去学堂读书的想法。

  赵老二向两人提出送儿子去上学,却被家中银钱只够供养一个读书人而被赵老头和赵老太拒绝了。